7月初始,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大学生组成的“民营纺企代际传承”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杭州、嘉兴等地各县市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查,该实践队走访杭州周边地区的各知名企业,研究企业的代际传承。
“子承父业”不再靠谱
通过多地区的走访,实践队发现不同规模的企业其传承方式也大为不同。
大规模的公司,一般更注重公司内部团队的培养,让团队成为公司经营发展的原动力。父辈对于儿女的期望往往希望他们的成长朝自我兴趣去发展。
中小规模的公司,父辈普遍急需自己子女的继承,是典型的“子承父业”传承方式。而且一般父辈比较安于现状,经营管理无法一下子实现突破,因为资金不足、创新能力的缺乏,难以把企业做大做强。一般不会考虑把产业留给外部人来管理。但子女可能从小就缺乏对于纺织服装这类制造业的兴趣,出现企业没有传承人的问题。
大众眼里的“二代传承”
在不少人眼里,“富二代”是个贬义词。对于即将传承企业的“二代”来说,社会又有哪些看法和期望。实践队在一纺织市场进行了一项关于纺织企业富家子弟的实践调查,回收的178份有效问卷显示,当下人们认为“二代”最缺乏责任感。
调查显示,超过90%的人认为,缺乏打拼精神、缺乏领导能力、与父辈的经营理念不同等三大因素,将会是“二代”在传承家族企业时遇到的最大困难。73%的人认为,多去企业基层锻炼是民营企业掌门人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最合适的方式。此外,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海外留学对“二代”有帮助。
本报记者 徐俊
本报通讯员 汤要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qjwb/html/2010-07/25/content_467129.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