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日报:解码生态 对话生态学者沈满洪

发布时间:2010-11-30 作者与来源: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

  专家简介:沈满洪,经济学博士。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浙江理工大学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等各类项目40余项。

  7个要素点亮生态文明

  记者: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能否谈谈您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沈满洪: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全部努力和取得的全部成果。

  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制度等7个基本要素。这7个基本要素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记者:这7个基本要素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沈满洪:生态文化繁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

  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要求生态经济系统必须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来发展生产力。

  生态消费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基础。生态消费模式是以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建立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消费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要求就是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有效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节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废弃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生态科技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生态科技用生态学整体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发展,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科技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性质中。

  生态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本源性动力在于制度创新。

  生态建设的辩证分析

  记者:我省生态建设的现状如何?

  沈满洪:生态建设往往要经历倒U型(先恶化再好转)的轨迹,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状况。我们试图避开,但是也没有完全避开。

  环境污染全国还是处于上升的阶段。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以壮士断臂的精神来治理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实质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十一五”计划当中,把资源与环境作为一个约束性条件,以往搞规划首先确立经济指标,然后让资源环境部门来保证指标的实现,这期间全国都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的生态建设还是有成就的,像自然环境的修复,尤其是林业建设这块,在全国还是走在前面的,废弃物的排放这几年也得到一定的遏制。中国科学院有一个年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浙江的生态建设指标是排在靠前的。浙江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60%左右,这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记者:我省生态建设中的难点在哪里?

  沈满洪:现阶段我省的主导产业都是石化产业、水泥行业、钢铁企业等,都是重化工重污染的企业。所以短时间内要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难度非常大。

  但像杭州就解决得比较好,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软件产业、服务业、旅游业,长远的规划还是很重要的。

  让生态文明渗透全社会

  记者:生态文明建设的要点何在?

  沈满洪:生态文明建设不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它或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或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

  记者:能否请您具体展开来谈谈这个问题?

  沈满洪:我就以杭州为例吧。杭州运河水质最糟糕的时候是2000年,当时河里没有任何鱼类,冬天都会发臭。十年前运河投入巨大,当时没有那么多财政收入,但是政府还是尽力去做了。原来人家是躲避运河,现在运河很美了,开始吸引人们在河边休闲、观光,附近的地块价格上升很快,政府拿回足够的钱,再投入到环境整治,印证了良性循环的道理。这说明杭州的十年整治还是成效显著的,在城市的经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再如公共自行车的方案实施等。

  杭州的西湖整治、南宋古街、西溪湿地、运河的改造,每一个项目都是广泛听取老百姓意见,尽可能地重视和尊重老百姓的建议。

  生态文明寄托着我们对蓝天绿水的期盼。大众的环保意识要由舆论引导、教育灌输来慢慢树立,教育很重要。如垃圾分类,其实现在还是要请专人来做,如果每个家庭做好分类,社会就可以省出很大一笔资金。环保意识是需要全社会的联动。政府引领管制,企业自律,公众监督,三个主体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总的来说,从各级领导干部的认知、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公众的意识和要求……都在大幅度进步,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以我的观察,现在这样的进度,我省再过十年,空气会更好。

新闻来源地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0-11/30/content_62051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