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杭州11月29日专电(周竟 章苒)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的杭州现在面临新难题:免费自行车提前进入报废期,财政投入面临“无底洞”。
街头调查:公共自行车三分之一破损
10月份是杭州街头公共自行车出借最频繁的季节,早上6点半到7点,记者连续三天来到翠苑、九莲等公共自行车出借点密集的社区,分别从“轮胎是否有气”“刹车是否灵光”“响铃是否会响”“链条是否掉落”四方面对自行车进行简单检查。结果发现,在160辆自行车中,轮胎没气有11辆,链条断落或损坏达16辆,响铃不会正常发声9辆,甚至刹车不灵的高达8辆,加上其他零部件的损坏,一个停车点1/3以上自行车有损坏现象。
在记者做记录的时候,市民张先生将刚借的车又还了回来。
“这个刹车不好,现在自行车毛病太多了,想借个好的都不容易。”张先生将剩下的10辆车都挑选了一遍,才把一辆各方面都完好的自行车借走了。
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和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三校最近联合发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市民“经常”遇到“租车时有空车,但车辆已坏无法租用”的频率为22.4%,“偶尔”遇到的频率达到58.1%,此外市民“经常”遇到刹车、零部件等方面存在质量问题的频率为13.7%,“偶尔”遇到的频率更高达60%。
记者从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杭州2008年在全国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车,迄今不满三年,投放在2050个出借点的5万辆自行车,已经损毁严重,提前进入报废期。
“自行车的负荷越重,说明开车的人越少”
据了解,杭州公共自行车“寿命”不容乐观,一辆崭新的公共自行车投放市场一年后就需要进行一次“大修”,比如一般在家庭用车中三五年才会出现的中轴毛病在公共自行车上半年就会出现,有些问题较多车辆甚至直接报废。
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表示,自行车损耗快慢和租用率密切相关。据悉,目前全杭州每辆公共自行车的平均租用率为5人次/天,尤其上城区和下城区租用率更是达到10人次/天,十一黄金周期间,西湖边平均每两秒钟就有一辆自行车出借。
“这等于是家庭自行车的10倍负荷,‘寿命’自然也短了。”陶雪军说。
“杭州人把公共自行车骑坏了,这首先是好事。”杭州公共自行车调查报告主笔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张蕾说,“自行车的负荷越重,说明开车的人越少。”
“这说明,公共自行车已经深入到杭州市民的生活中,用部分车子的损耗换取人们的低碳意识是一笔性价比很高的买卖。”张蕾说。
“为了应对维修问题,我们不断扩招维修人员,现在公司有一支多达160人的维修队伍,每天维修的车辆超过1400辆。不过坏车太多,维修工一天工作12小时都忙不过来。”杭州公共自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雪军说。
陶雪军认为,免费自行车是公共财产,但是市民并没有像对自己家的自行车那么爱护,这也是造成公共自行车损耗过快的另外一个原因。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冯钢认为,自行车成为“免费午餐”,是治疗城市病的一项有益探索,城市中每个人都是这项举措的受益者,每个人也都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免费不等于免责,公共自行车能不能在一个城市存活,最终取决于这个城市的公民素质。
新闻来源地址: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11/30/c_13628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