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首趟大学生“练摊快车”火爆开场

发布时间:2011-04-25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在“练摊”现场,沃黎明正在与顾客交流。许卓恒 摄

更多精彩内容见杭报在线www.hzrb.cn

第季

10

本报记者 吴静 洪光豫

近日,本报大学生创业就业俱乐部再次开通“练摊快车”,引起大学生和企业的热烈响应。

本次活动开始后,先后有来自浙江理工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宁波理工大学、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86名大学生和来自杭城的17家企业前来报名。经过筛选、探营等程序后,在刚过去的双休日,首趟大学生“练摊快车”正式启程。

场景一:

第一次做服装导购员

按照约定,1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延安路雅戈尔公益特卖会进行“练摊”。

记者与“练摊”大学生们的约定时间是前天下午2:30,但很多大学生都提前到了现场。来自萧山的丁晓楚更是一大早就到了杭州市区,在解百和银泰逛了一圈后,还是提前到了约定地点。

下午2:30,“练摊”大学生都到齐了,杭州雅戈尔服饰有限公司的副经理冯燕玉便按照“二比一”的比例,给每一位大学生配备了两名有经验的营销“导师”,并教他们如何认识衣服的尺码、面料、颜色,以及如何跟顾客打交道。

周潘锋是来自宁波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曾在宁波汽车南站有一段实习经历,主要负责车站内的信息维护和调度,但做服装销售员,这还是第一次,所以他看起来还比较腼腆。“我的意向是找一份与专业有关的工作,但能尝试其他领域的工作,感觉也不错,至少是自我的一种挑战。”他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前来参加“练摊”的大学生,都还是“第一次”做服装销售员,但他们坚信,这次经历是职场生涯中一次难得的历练。

场景二:“入戏”大学生自己当模特

“衬衫、T恤、西装、西裤……欢迎光临,请随便看看。”沃黎明见有顾客走到自己的摊位前,很老练地向客人这样推销。

沃黎明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设计与营销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给本报大学生创业就业俱乐部写联名信的发起人之一。所以,这次他俨然成了浙江理工大学“练摊团”的负责人,一口气从下沙高教园区带了6名大学生来“练摊”。

小沃告诉记者,“我们所学的专业,主要是服装的陈列和室内布置,像这样的练摊也是第一次。”

眼前这位1987年出生的男孩儿比一般大学生要干练得多,“相对那些机关单位来说,企业的成长空间更大,但进企业都必须从基层做起,然后才能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见有客人过来,他打断交谈,并很快找出了顾客所需尺码的衣服,还把自己当成了模特,将衣服贴在自己身上,不断比划,“练摊”不到10分钟,一件价值120元的T恤就卖掉了。“能把一件衣服销售给顾客,特别有成就感,这也体现了我的价值,也是企业所需要的。”他说。

场景三:公司副总亲自做现场辅导

在另外一个“练摊”点——世贸中心,也同样很热闹。第五届中国杭州电子信息博览会正在这里举办,杭州雄联科技有限公司也在这里参展。

中午,记者带着杭州师范大学日语专业学生徐灵奕,来到了雄联科技的摊位前。公司副总经理汪建军正在摊位前为客户介绍公司的产品。“你们来真是太好了,”汪建军告诉记者,“小徐正好可以帮我们搭把手。”

随后,汪建军开始为小徐做现场辅导:“我们公司的新产品是去年7月份推出的,由于推广时间还不长,有很多客户不了解我们的产品。所以,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针对我们的目标客户,为他们介绍我们的产品功能和使用方法。”

“另外,你要对客户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作记录,回头整理反馈给公司,”汪建军继续对小徐说,“对于一些愿意做我们产品代理的经销商,你要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对于一下子出现的这些信息,小徐听得很认真,也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努力地学习着。

很快,小徐就开始正式“上岗”了,她接待的第一位客户是一位中年女性。虽然这位女士最终没有购买产品,但很显然,小徐的产品介绍已经足够清晰,让这位女士伸出了大拇指。

点评

大学生就业要“放下架子”

就业难原因很多,比如,世俗的眼光、家庭的左右、所学专业的限制、虚荣心的作祟、个人性格的取向……每一个因素都足以让寻找工作的步伐停了下来。

而在这次大学生“练摊”活动中,记者发现,相对本科生来说,专科生更愿意去基层锻炼,更愿意放下“身段”踏实做事,用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丁晓楚同学的话说就是,“这种’练摊‘,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而社会恰恰就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记者想说的是,劳动本无贵贱,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可对于劳动认识的偏见,却像一条鸿沟,将难以就业的大学生和体力工人隔离。幸运的是,已有一些大学生在现实中不断尝试着打破这道鸿沟。

浙江省社科院杨建华教授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社会各界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学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实践,提高技能,放下“架子”。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1-04/25/content_10555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