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杭州有群大学生做了公共自行车调查

发布时间:2011-09-14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记者 王哲君 文+摄+视频

昨天,记者跟一个最近有点“俏”的“调查小分队”的队长见了次面。她叫陈睿忻,一位大三女孩。她说,在暑期,他们做了个调查,关于杭州公共自行车的。他们还注册了微博,叫“杭州公共自行车调查”。他们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陈同学说:“杭州是国内第一个设立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这一绿色交通工具的出现给这座古朴而又现代的城市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我们这几位同学很想知道。”现在,他们已经撰写了近万字的论文。

调查公共自行车的课题已酝酿一年

问卷每一题都经过反复推敲

这个团队一共9人,课题是陈睿忻确立的,对此她已酝酿了近一年。“去年我是公共自行车的一名志愿者,负责发放旅游资料、帮助市民游客租还车、解答租车疑问等。”她发现,游客们对杭州的公共自行车很是新奇,很想用一用,但使用时总有很多不太明白的地方,需要志愿者的帮助。于是陈睿忻想能不能做一些事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公共自行车。

前段时间西湖申遗成功的消息,更加坚定了陈睿忻做一次公共自行车调查的想法。“我们想通过调查来宣传杭州公共自行车这一绿色交通工具,同时我们也想了解下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情况、及其对旅游业、道路状况的影响等。”

课题需要问卷调查,还准备采访交警部门和公共自行车公司。别的不说,光是问卷他们就花了不少心思。陈睿忻递给记者一份问卷,一共19题。“在设计问卷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每道问题都反复推敲,并且同指导老师进行探讨,以确保每道问题都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问卷出炉后,他们的工作还没结束,“我们列出了问卷发放时可能碰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3天回收262份有效问卷 调查之余介绍起租用方法

问卷发放的第一天,他们选择断桥北口。去的路上,陈睿忻和同学心里很没底:市民游客能不能配合?他们会不会很反感?问卷能发出多少?但实际发放还是挺让他们欣慰的。“当天是工作日,天气炎热,但坐在断桥北口旁亭子内休息的市民、游客非常多。而且我们还碰到了做城市志愿者的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友,因此问卷发放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和配合。”

第二天,他们转移阵地,把问卷放到网络上。一位成员首先将问卷发布在“问卷星”网站上,然后大家再通过QQ、腾讯微博、新浪微博、19楼论坛等向去过西湖风景区的市民和游客发放问卷。“网络发放问卷的效果比实地还要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样一来还兼顾双休日、工作日,能够有效地保证我们问卷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天他们到位于城隍阁脚下的吴山广场再次发放问卷。有了第一天的问卷发放经历,他们显得更加老道了,因此问卷发放较顺利。

在发放问卷之余,他们也不忘向他们介绍租用方法。

问卷发放从7月8日一直持续到7月30日,共23天。其间共回收有效问卷262份。

拱墅区政府为他们专门制作了网站

除了问卷,他们还采访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运营管理部的负责人和岳坟交警中队队长,询问了杭州移动等和杭州公共自行车合作单位,翻阅国内外公共自行车资料。在暑假快结束时,论文有了大致的轮廓。

如今,调查结论出炉,并且投到自行车中国网站、中国自行车杂志,送至学校团委参与评选,如果被选上,还有望参加更大范围的论文评比。拱墅区政府还为这群学生专门制作了网站,给予他们宣传公共自行车的平台。

记者细读了这篇论文,发现涵盖的内容很广,从自行车日常运营到对市民出行方式的影响,还有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渊源,对交通缓解作用,对比国外公共自行车,提出了杭州独有的优点,甚至还对车棚车身广告也有所调查。真可谓事无巨细。

选择使用公共自行车的游客比例是多少?3/4。

年龄层有什么特点?12岁到25岁中75%的人表示已经在使用或者将会使用;26岁到35岁的有72.73%,36岁到45岁的有68.75%。

自行车免费租赁人均节能多少?替代私家车,一个月节能3000000升,价值1800万元。

陈睿忻掰着手指给记者一一列出她的希冀:“宣传绿色低碳理念,让更多人愿意使用自行车出行;希望论文能帮忙传达人们对公共自行车的想法,一些结论能被自行车公司所参考;其次想推广租还车的方法,让更多人学会使用自行车;里面所写的缺点能够在以后被改进;自行车的盈利模式能被其他城市借鉴。希望论文能广而告之,对社会有点功效。”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hzrb/html/2011-09/14/content_11354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