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曙光在行动”协会开展暑期支教。 |
每天清晨,浙江理工大学10号楼311教室,总会传出朗朗读书声。一年多来,讲台上的“老师”换了一位又一位,而座位上,摇头晃脑读书的,始终是同一个小男孩。
男孩叫李群,16岁,跟着在浙江理工大学当保洁员的爷爷奶奶从江西到杭州生活。
“老师,有个小孩经常在课堂上捣乱”、“老师,我们自修课的位置被一个小孩占了”、“放在课桌上的面包莫名其妙地不见了”…… 2010年春季刚开学,浙江理工大学保卫处接连不断地收到学生的投诉。
很快,学校发现,有个陌生的小男生整天在校园里游荡,无人看管。原来,小李群因母亲离婚改嫁,父亲离家出走,上了几年小学就辍学在家。因为担心孙子在江西上饶老家无人照顾,爷爷就把他接到杭州。
“这孩子在老家没上过几年学,爷爷奶奶也管不了他,平时都是一个人到处跑。”浙江理工大学“曙光在行动”协会指导老师任玉明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同学们,“我的初衷是让学生在空余时间管管他。”
没想到,“曙光在行动”协会的志愿者们自告奋勇地当起李群的“小老师”,在征得李群及爷爷、奶奶同意后,认真制定起“李群成长计划”,不仅带着小李群一起参加学校的活动,还参照学校上课时间,排好课表,利用课余时间为李群上课。
每天,从上午8时到11时20分,下午1时30分到4时,以前一个人跑来跑去的李群一下子变成了“大忙人”,跟所有学生一样,语文、数学、美术……课程被安排得满满的,而且还享受一对一的教学。
“我们从初一的课程给李群上起,大家都很喜欢这个聪明的男孩。”正在读大二的易丹玲摇身变成了老师,把平时逛街的时间都用在备课上,“李群的记忆力很好,唐诗宋词读一遍就能记住。”
记者在教室里看到,易丹玲对照着语文课本讲段落大意,座位上的小李群正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
一年来,“小老师”们一位位更换,但“李群项目”从未中断。在大学生的帮助下,这个辍学的孩子已基本完成初一年级的学业。
不仅在校园里接力帮助农民工子女,浙江理工大学“曙光在行动”协会成立5年来,开展“周末义教”、“暑期支教”、“爱心义卖”等活动,给民工子女的生活、学习带去帮助。这些有爱心的大学生已成为农民工及其子女心目中的“小雷锋”、“活雷锋”。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2-03/03/content_1380843.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