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浙江日报2012高校报考指南整版刊登了我校文化传播学院传播学专业薛怡写给新生的文章《我和我的大学》。文章介绍了其报考志愿、规划大学生活的经历,宣传了我校的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原文如下:
我和我的大学
薛怡 08年参加高考 文科生 现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传播学专业 辅修会计学二专
高考其实距离我已经是一件有些遥远的事情了,现在的我正处于毕业季,忙碌于论文、实习、找工作之中,但对当初的选择却记得还算清楚并且到此时感触良多。
机缘巧合填志愿 歪打正着读传播
高考是我自高三阶段各种模拟考试以来考得最差的一次,原本以为自己考一本没有多大的问题,但最后出分的时候,还是让我大哭了一场,我的分数是545分,而当年文科一本线是550分,整整差了5分。
拿到分数的一刻非常迷茫,因为之前没有研究过二本的学校和专业。在迷茫之时,我打电话给学校老师关于是否要复读、填志愿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等问题进行了征询,和我的同学们也有很多的交流,他们建议我去下沙一些院校的招生咨询会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收获。
走了下沙几所院校包括理工、杭电、计量、杭师,咨询会的作用是大致对这些院校的专业进行了解,也对报考成功率有了大致的估计,因为学校招生处的老师拥有多年经验,能够给予一个大概的判断。
在最后填报志愿时,我原本一直很想去外省读大学,根据往年分数填报南京邮电大学有一定的希望,但由于我的语文分数是相对较低的,在同分段中排名靠后,外省学校一般在浙招的人数较少,妈妈很怕我被同分退档。在录取结束后,事实证明若我填报了确实会被退档。最终我在志愿书上填写了浙江理工、中国计量和杭州师范三所大学的十八个专业。在专业的选择上,写在前面的专业都是家人希望我读的经济类专业,而我自己所希望读的新闻传播类专业被写在了最后。最后,歪打正着读了理工的传播学专业。
规划大学生活 青春从浙理起航
大学里有许多专业对于新生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单纯的名词。在理工初入学的时候,都会举行专业老师见面会、学长学姐交流会,我所读的传播学专业在四年前还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专业,我的大多数同学进入这个专业是通过学校的调剂,大家也都是在见面会上通过系主任的介绍才有了对传播学的初次接触。
在大学里的学生活动由每个学院的辅导员负责展开,他们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困难。另外,大学里也是有班主任的,他们的工作性质和辅导员相似,但和同学们的关系更为紧密。很幸运,我的大学班主任是一位非常尽心尽责的老师,他在初入学时就不断向同学们了解是否有什么问题。他请来了他的大学同学为我们做讲座,引导我们理解学科,同时建议我们规划大学生活。他还让每位任课老师为我们开出除课堂用书外应读书籍的书单,那份长达三页的书单之后在每届传播学学生中流传。
在理工,每位学生都会有一本“职业生涯规划”的册子,需要学生每年进行填写,内容主要是对未来职业计划,为此每年提出新的学习、工作目标,同时对上一年进行总结。在最初填写的时候,我只认为这是纸上谈兵,伴随年级的增长,我逐渐开始认识到规划非常重要。尤其是有考研或者出国的打算,对平时的学习、考试多做准备,提高绩点对出国或者取得研究生推荐资格都很有好处。像我这样到了大三下学期开始才准备香港高校研究生申请,同时又想参加内地研究生考试相对就会比较累,需要保证学校里的学习来提高绩点,又要准备语言考试、撰写各种申请材料,同时学校里可能还有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实习等各种事项接踵而至。如果在大二的时候就有计划,那可以提前做好更多的准备,以免措手不及。
如果想要毕业后直接工作的话,也可以在寒暑假多寻找一些实习机会,尤其是和将来发展方向有关的实习,如今大学生实习已经不局限于家教、促销这些工作了,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求职网站上许多岗位都是面向在校学生的实习岗位,我是直到大四要找工作了,才意识到从前的自己失去了许多很好的学习机会。
学习、活动 浙理处处有转机
许多学校在招生时都会承诺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在理工,大一每个学期根据学习成绩都提供一定比例的转专业机会,可以选择转入全校任意专业,进入大二后可以在同学院不同专业中实现转专业。除此之外,学校提供了辅修二专业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申请辅修二专业,根据完成情况,学校将发放学习证明或结业证书,这是我进入大学之后才知道的。
大一结束的时候,我的成绩在专业里相对比较好,有转专业的机会,家人希望我转去经济类学科,但我在一年的学习后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兴趣,对以后的工作选择也坚定了自己的理想,我希望从事媒体事业,所以不愿意放弃原专业学习。最终我做了一个中立的选择,选读了会计学二专。
读二专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许多课程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在大二的时候我还需要选修晚上的全校公选课程,一周五天有四个晚上都需要上课到9点,虽然我的学校和家都在杭州,但因为周末的二专课,一个学期我回家的次数和外地同学一样也是屈指可数。但等到完成学业时,成就感很强烈,我所读的会计二专班,基本都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有部分同学考出了注册会计师的1~2门课程,也有人选择会计作为就业意向并成功就业。真的转了专业的人也不一定转变了就业方向,我有一个同学从汉语言转去了人力资源专业,但她现在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主持人。
作为一所以服装设计闻名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的学生活动就和时装一样丰富多彩。比如前段时间在微博上大热的“星元素”街舞团的舞蹈视频,这个视频的主角就活跃在理工校园。校、院两级都拥有学生会、社团平台,各种文化节一年之中纷至而来,可以让你眼花缭乱。在入学时,各大组织在学生活动中心、寝室楼下招兵买马,新同学绝对不用担心会没有发挥才华或者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只要接下学长们递来的报名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组织,加入之后会玩出一番新天地。我大学前两年的课余时间大多花在了这些学生工作当中,第一年参加了韩语社团、学生会的宣传部,包括画海报、PS等技能都是在这些组织活动里培养起来的;第二年我进入了主席团,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办学院文化节的开幕式,也依照自己的兴趣,进入了学校《校友》杂志编辑部,在和优秀毕业生的交流中,我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连续两年参加了暑期实践,去了金华、绍兴地区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在这些组织活动里,还会和一群有意思的朋友结下“革命”般的友谊,一起头脑风暴想点子、一起熬夜做布景、一起面对困难、一起收获喜悦……
正如新东方的那句名言:“只要奋斗有方,当代中国青年,未必一定要经过国内的名牌学校,也可以在国内获得骄人的个人成就。”能够考取名校固然是极好的事,但大学更多意义上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进入大学后,八仙过海,就看各显神通了。
薛怡和同学一起进行暑假社会实践,宣传低碳环保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html/2012-06/01/content_1533565.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