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青年时报报道了我校红色志愿服务实践团的14名学生带障碍孩子参观雷锋纪念馆,教他们用彩绳编织图案的新闻。
原文如下:
大学生志愿者陪障碍孩子逛雷锋纪念馆
时报讯 前天下午,浙江理工大学红色志愿服务实践团的14名学生带婷婷和天天参观了雷锋纪念馆,教他们用彩绳编织图案。
婷婷和天天都来自于浙江理工大学手语志愿服务社结对的家庭。婷婷从小就有轻微的听力障碍,一直戴着助听器生活,而天天则在2周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
服务队的陈泽虎同学说:“他们放暑假了,组织这次活动也是为了让他们走出家门,多接触社会,也学习一些课堂外的知识。”
展区的一个“理发推子”引起了婷婷的好奇。因为和现在的电动推子长得不大像,她问旁边的队员:“哥哥,这个是干什么用的?”
看着刚剪短头发的婷婷,队员笑着用手比划,隔着玻璃“取”到理发推子,然后“移”到婷婷的头发旁,说:“剪婷婷的头发用的!”婷婷了解清楚意思后,追着服务员的大学生哥哥就跑。
婷婷喜欢“缠着”服务队的队员,相比较下,患了孤独症的天天则极少理睬旁人,也不主动与人交流。常常一人在馆内跑来跑去,看到日常生活里出现的单词,会一直重复念。
后来,从天天的外婆那了解到,由于沟通上的困难,家里人很难教天天识字说话,但天天自己跟着平板电脑上的语言学习程序已掌握了一百多个汉字及不少的英文单词。
参观途中,几个大学生还围在一块儿教婷婷学起了手工活——用彩绳编织“小鞭炮”。队员小林先在旁边演示,婷婷在旁边也看着学习,“姐姐,15厘米就够了吗?”得到肯定答案后,她微微笑点头。
“姐姐,这个线往这边穿对不对?”不一会儿,婷婷已经急得满头大汗,“不对,别着急,再把这条黄线往外面绕一下。”小林手把手地教婷婷,20分钟后,一条崭新的“小鞭炮”就制作完成,拿到手的婷婷笑的很开心,离开纪念馆的时候,她跟大学生一起将她留在了纪念馆,说:“我要把这个小鞭炮留在这里,我会向他好好学习。”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3-07/08/content_440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