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每日商报》专版报道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郑显理教书育人事迹

发布时间:2014-04-11 作者与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4月11日,每日商报专版报道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显理副教授秉持教育理想、创新教学模式、亲近学生群体的感人事迹。

原文如下:

郑显理:人生课比专业课的影响更持久

人生课比专业课的影响更持久

人生课比专业课的影响更持久

  一脸小麦色皮肤搭配一口洁白的牙齿,方脸浓眉大眼,无框眼镜,郑显理教授给人的第一印象很阳光很正气。他对衣着的态度比较随性,找不到要对自己刻意雕琢的一丝讯号。一件粉白条纹衬衫搭配一条高腰洗白牛仔裤,黑色的正装皮带和同样黑色的方头皮鞋。如果换掉其中的裤子和鞋子样式,郑老师可以开启他的时尚style。不过,在时尚人士如云的浙江理工大学校园,郑老师认为自己的优势还是重内涵。

  文/记者 沈国娣 图/记者 詹逾

  这次采访在郑老师家楼上的书房进行。空间很宽敞,主体是一个尖顶阁楼,放置了两个书架、一张书法桌以及一排笔架,阳光透过斜顶天窗照射进来。这间书房还连着南北两个露台,北边种着兰花蕙草,南露台面积较大,靠近东墙还有一畦菜地。不管从哪一个细节来看,这里承载着郑老师的文人生活理想,读书写字,侍兰弄草,在都市中归隐田园。

  “到5月份毕业季的时候,我这里很热闹。同学们相约来喝茶打老K,自带食物在露台上烧烤,聊晚了还有人在这打地铺,很开心的。”郑老师为即将毕业的学生准备了一批《孙子兵法》,“我看这个版本不错,便买了三十本送学生,届时我会题写一些字句做留念,也算是师生临别赠言吧。”

  在教书育人这件事情上,郑显理老师显然是一位古典派。他不仅对传道授业解惑有着执着的人生追求,还看重师生一场、君子相交的情义。

  说起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是让人本能地觉得枯燥无趣?尤其对年轻学生来说,他们最抵触的可能就是被教育。然而,郑老师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理工大学一课难求,报名学生人数和课堂规模人数的比例一般超过5:1,是公认的“全校最难选的课程”之一。

  没有上过郑老师的课很难想象现场氛围,郑老师自信地说他教的其实不是理论课,不是政治课,而是智慧学,是人生学,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科学等多个学科,重在传授思想,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行进中的时代和尚未成熟的自我,以便他们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郑老师的思想政治课大抵有他与众不同的“显理模式”,开场是一周国内外时政要闻评述,然后是课本理论讲解、联系社会实际剖析,播放视频材料补充评析,最后是与学生互动讨论给出人生建议等。从构成来看,课本知识只占课堂的一小部分。郑老师注入了大量课本以外的东西,这对想要寻求知识的学生来说,绝对有着不可错过的临场感。

  同一门课,郑老师一周的课时有15节,他能做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内容不重复,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举的例子、讲解方法都会有所变化。如何让课堂长盛不衰?他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是:15年如果天天上一模一样的课我会不会崩溃?答案是肯定的,“这才是我不断挑战过往的原因。对于别人不容易做到的事情,我就会想办法去改变。”他偶尔也会在课堂上给自己找乐子,如果看见一个美女学生上午听了课下午又来了,郑老师就会改变课路,从全新的角度着手,让她眼睛一亮,流露出那种惊喜感。“只要心情好,我愿意干这些事情。”

  郑老师的书法选修课面向的范围更广。他从小习字,14岁就是家乡“浦江县书法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他说写书法和大学生、小学生没有关系,趁大学期间学点书法,还是既实用又艺术的。书法课一个学期32课时,从ABC教起,包含理论和实写。他一如既往让课堂变得有趣又实用,希望教会学生“方法论”,比如简单的重复是没有意义的,你必须了解书法,能够读帖,鉴赏书法的万千气韵。

  于他自己而言,玩书法至少让他不容易背离自己的内心—所谓我手写我心。他的内心除了对教育事业怀有一片激荡的热情,对自己的人生多了一份沉敛之气,无论如何,他不想被这个时代所同化,他希望自己一方面保持和体制相对和谐的关系,同时不失却批判和审视的目光,并保留对生活的童真。“有些事情我想看看不这样做会怎样?And so what?”

  他有感于从前对自己太过严苛,“我可能一直太听话了。”从小又红又专过来的他,希望有空间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从去年开始我学会了打扑克牌,我现在双扣打得很好。”

  即使重压之下也要能够保持优雅的微笑,这是郑显理这些年的思想成果—他一直希望把自己对人生经验的哲思传授给更多学生。

  年龄:41岁

  星座:狮子座

  身份: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

  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书法课

  Q = TATA 周刊 A = 郑显理

  Q:你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A:认真听讲的学生最可爱,我会在课堂上不断识别这种认真的脸并留下深刻印象。

  Q:你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A:你可以忘记我是谁,叫什么名字,但是在你的大学时代值得尊敬和回忆的老师,分明有这么一位。我总认为,人生课比专业课的影响更持久,专业所学的80%大约在毕业三年后被淡忘失去效用,但你教给他们的精神和理念可能会伴随一个人走过一生。这就是为师者最感愉悦和自我满足的境界。

  Q:会有女学生经常私下联系你吗?

  A:有的,但大多数学生是问我问题,女学生更多一点。比如自己失恋了、父母要离婚了或是家人被带去传销了该怎么办这些。也有女生发短信给我,说郑老师什么都好就是土了点,她愿意帮我建议周一穿什么周二穿什么,我就哈哈婉拒人家:郑老师还是重内涵吧。

  Q:据说在你的课堂上能看到很多好电影,听到很多好音乐。

  A:是的,我积累了100多张电影光碟,储藏了500多部电影。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我总能挑出合适的电影放给学生看。音乐也下载了好多,我自己很喜欢Lincoln Park,这支乐队具有思想和人文关怀,也有对自我的思考和价值的追求。碧昂斯在联合国总部演唱的《I was here》让我深深感动,“我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一切,给一些人带来了曙光,仅仅是因为想让这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04/11/content_1707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