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浙江日报报道了我校“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大学生”尹军的感人事迹。不久前,尹军成为了“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成为唯一一位入选的浙江大学生。
原文如下:
背篓里飞出的雄鹰
——记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大学生尹军
通讯员 柴田 杨文婕
本报记者 王婷
24年前,一个刚出生就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被好心人用一个大背篓背回农村抚养。
如今,背篓里的孩子已长大成人,并被评为“国家资助,助我飞翔”全国励志成长成才优秀学生典型,成为唯一一位入选的浙江大学生。
他就是尹军,江西吉安人,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
“我是一个弃婴,我的养父母用一个背篓将我背回农村。每天黄昏背着背篓在田野上劳作,直到天黑才回家。”谈及童年,尹军有些哽咽。
村里的孩子因为他的身世总嘲笑欺负他,喊他“野孩子”。
“一般很多男生聚集在一起的场合,我都会绕道而行,不敢正眼看一下。”那时候的尹军很自卑,“我告诉自己,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要证明有一天,野孩子也能变成展翅翱翔的雄鹰。”
中考的时候,尹军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县一所重点高中,从此走上了独自在外求学之路。高中三年,为安心读书,他租住在一个不到5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两个月才回一次家,有时候一包方便面就是几天的伙食。尽管经历了艰辛坎坷,第一次高考他还是落榜了。
他背上行囊加入打工的人潮,先在杭州一家西餐厅做服务员。那年除夕,杭州下了一场暴雪,望着窗外厚厚的积雪,他不知哪儿来的勇气,突然冒出了去北京闯荡的想法。
就是这样一股冲劲,尹军拖着行李箱去了北京。住简陋的地下室,蹲天桥啃馒头,睡过马路……北漂的经历,让尹军更加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也开始扪心自问:“当初的梦想还在吗?这是你要的人生吗?”
一个多月后,尹军熬夜坐火车回到南昌,准备参加第二次高考。
然而,他又失败了。一次次落榜和一次次跌倒,反更坚定了他朝着梦想进发的决心。2009年,第三次高考,尹军终于走进了浙江理工大学,圆了梦寐以求的愿望。
“我要改变以往柔弱的外表和贫寒的过去。”大学里的创业氛围和老师的鼓励,让尹军萌生了自主创业的想法。
大二时,他和6名队友参加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并成功地从全国近两千所高校的参赛学子中脱颖而出,摘得了一等奖。这次获奖,更激发了他的创业热情。
对于无经验无人脉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之路必然是异常艰辛的。为了节省开支,尹军和创业伙伴常常要坐通宵的火车南下广州去做市场调研,夏天的时候,蜗居在高温的工作室里通宵达旦地工作,“赶方案的时候,经常做着做着,抬头一看,就发现窗外的天色已开始慢慢发白。”
“当时租了个工作室,实行前店后厂的模式,在后厂,经常可以看到我们几个大男生捋起袖子烧菜做饭。”
然而,经验的不足和浮躁的心态,短短几个月后,就让尹军尝到了挫败的滋味。他一个人独自在工作室里清理着繁琐的物品,忍不住嚎啕大哭了一场。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自信,躲在寝室不敢出门。”谈起那段“低谷时期”,尹军记忆犹新,“那时候我老是做梦,梦见自己重新回到了高考前那段黑暗的日子。”
回想过往的经历,心中的那个梦想又在呐喊,他决心重头再来。
“这一跤虽然痛,但学到了很多,比如在创业前要做足市场调研,把握资源的整合,在创业中要充分发挥团队创造力等。”
两年前,在一次创业沙龙上,他推销自己的专业技能,接到了第一笔设计订单,创业之路由此又一次开启。
这一次,他没有让机会再次溜走,他与同学筹资成立的公司——杭州宅客服饰设计有限公司入驻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并获得了杭州市政府下拨的15万元无偿创业资助金。
“梦想就是能够让自己废寝忘食、排除万难去做,并且从中获得人生的价值感,而不会感到后悔。”这是尹军对于梦想的定义。
岁月的打磨,昔日背篓里的“野孩子”,已然蜕变成长为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如今,作为一家主营家居服装和手工家居饰品公司的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尹军对未来有着明晰的目标,“目前公司还正处于成长阶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将之做成一个真正的成功品牌。”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4-05/04/content_264178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