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青年时报、每日商报等报道我校服院学子朱建龙设计世界互联网大赛礼仪和志愿服饰

发布时间:2014-11-19 作者与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11月19日,青年时报、每日商报等报道了我校服装学院学子朱建龙设计世界互联网大赛礼仪及志愿者服饰的新闻。由朱建龙设计的“蓝印花旗袍”礼仪服,与乌镇美景交相呼应,受到了媒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原文如下:

每日商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那一抹很婉约很灵动的“乌镇蓝”

出自浙江理工大学一名学生之手

商报讯 (记者 张晨) 与乌镇美景相呼应的“蓝印花旗袍”昨天也备受镜头青睐,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大学生们搭上一席旗袍便立显韵味十足。不过短短一天,这款水乡味浓浓的旗袍就拥有了大批粉丝,会场中,有不少人发问:这旗袍究竟出自哪家大牌之手?

据大会组委会透露,这款“蓝印花旗袍”并非大牌作品,而是出自浙江理工大学一名学生之手。

灵感来自蓝印花布

当整个乌镇都在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忙碌时,设计“蓝印花旗袍”的大男生朱建龙却坐在学校里上课,没有亲临会场,只能通过照片和视频来欣赏身穿“蓝印花旗袍”的美女,这让他多少感到有些遗憾。

朱建龙告诉记者,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乌镇人,所以当他在学校公告栏里看到大会服饰征集公告时一下子就来了灵感:既然是乌镇,蓝印花的旗袍是最好不过的。

“把刚染好的蓝印花布挂在大太阳底下,那场景才是最纯正的乌镇味道,把整个乌镇都染成蓝色了,像天空开出的花一样。”朱建龙说。

原来,乌镇是蓝印花布的原产地之一,旧时,乌镇有染坊数十家,东栅染店弄便是由此得名。近代松江、扬州、崇德、乐清等都是蓝印花布的重要生产基地,而现在仅剩桐乡、乌镇和江苏南通还在生产。

初次构思在脑海中完成后,朱建龙立刻买了车票赶回了乌镇老家寻灵感。拜访了镇上几位出了名的手工艺人,从纺织到印染到针剪,细细地了解了蓝印花布的制作。

“大概是念初中的时候,乌镇一下子火了起来,全球各地的游客都往这个小镇挤。当时就有很多邻居开始售卖蓝印花布的制品,像头巾、窗帘、台布……”朱建龙说,深度游了四天之后,他肯定了当初的构思:蓝印花布绝对是乌镇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

回到学校后,朱建龙赶了六天工,终于完成了本次大会的旗袍和运动服的设计图。

从初稿到成品改了七遍

这款出自乌镇大男孩之手的作品一下子就脱颖而出,吸引了大会组委会的注意。

团省委志愿者工作部一位姓史的工作人员参与了本次大会服装的选择,他告诉记者,其实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与多家服装设计企业进行沟通,希望能找到可以凸显本次大会气质与乌镇气质的服装。

“收到的反馈让我们有些失望,很多设计作品与乌镇风格其实是脱节的,不少企业的作品明显就在模仿奥运会上的‘祥云旗袍’。” 该工作人员说,所以当这个有着浓浓乌镇水乡风情的作品一出现,就获得了大家的好评。

服饰颜色与大会色调基本一致,都是蓝色为主。后来他们发现,设计者的构思围绕着乌镇特色的蓝印花布,就决定采用该款设计了。

昨天,朱建龙向记者展示了“蓝印花旗袍”的初稿,其领口采用的是真丝绡,主体选的是蓝印花布,与大会上展示的旗袍略有不同。

“从初稿到成品我们改了有七遍,最后保留了蓝印花的元素,领口方面的设计与初稿有较大不同。”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设计的旗袍既突出了乌镇风格,又显得更现代化一些。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mrsb/html/2014-11/19/content_1840809.htm

青年时报:设计花了4天 修改用了10天
志愿者的服装设计者是个大学生还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



时报记者 张晶

时报讯 这几天,有一群人活跃在乌镇,为世界互联网大会做志愿者。穿在他们身上简洁的蓝白色运动服和旗袍很亮眼,让他们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看到。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这些志愿者的服装是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设计的,设计者朱建龙是学校服装学院的研究生,也是土生土长的乌镇人。

自己设计的服装被选中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志愿者服装,朱建龙心里有些小小的激动。自从6年前来杭州读大学,真正地接触了服装设计以来,还是第一次让自己的“宝贝”在如此大的场合亮相, “第一次拿着作品去参赛,没想到被相中,最后还变成了实物。”说起自己的胜出,朱建龙的口气很淡定。不过他觉得,自己有些侥幸,“因为我是乌镇人,在所有参与这次志愿者服装设计的设计师中,应该没有人比我更了解乌镇了吧。”

从主办方发布的征集要求中看到,设计需要能够体现乌镇元素。“我就开始整理思路,究竟哪些元素可以代表乌镇,从乌镇建筑与自然河流形成的水墨画色,到茅盾等文人名人,一一呈现在脑海中。最后,从小到大接触的蓝花布‘打败’了其他灵感,就决定用它作基础来设计服装。”

在朱建龙看来,这种蜡染工艺织出来的蓝花布,既有中国风,又体现了乌镇的特色。“现在,很少见到蓝花布做的衣服了,最常见的就是手帕、头巾、围裙。为此,我用了渐变色来突显时尚感。”

从电脑里,朱建龙翻出了自己的设计图纸。从用料的花纹看,与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的着装还是有些差异的。

“是的,从构想到设计花了4天时间,但是选中后与主办方的沟通修改花了10天的时间。”朱建龙回忆,设计与制成实物还是有很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就拿蓝花布来说,设计的花纹打样打不出来,而且蓝花布的棉质用料也不能做旗袍,易皱不显挺括。同时,作为重要场合穿着的旗袍,材质还不能太露,会显得不庄重。最后还是选了其他面料。”

当然,对于这样的“硬伤”,作为设计师,朱建龙觉得无奈但又不得不接受。对他来说,最抓狂的是运动服设计过程中,LOGO的摆放位置等细节调改了好多次。“LOGO放多大,两个LOGO是一起放还是分开放,这些内容都是与主办方商量修改好多次才最后确定的,也是我们修改多次后最为满意的。”

不过,在这次与主办方的接触中,他也深深体会到,一件作品从脑袋构想到成为实物亮相大众,背后精益求精的付出是很多的,一些在外人看来可有可无的小细节,往往会成为一件作品成败的关键。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4-11/19/content_521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