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报道我校艺设学院建设生态实验室打造“屋顶花园”

发布时间:2016-12-26 作者与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都市快报  浏览次数:

1月4日,浙江在线、《钱江晚报》、《都市快报》报道了我校艺设学院建设生态实验室,打造“屋顶花园”的事迹。

原文如下:

浙江在线:要上天啊!杭州某高校老师建“屋顶农场”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的高老师在学院教学楼顶上建造了一个“屋顶农场”,它又叫“能量花园“,其最大亮点是建立了自身循环系统,雨水、太阳能、肥料都可重复利用。屋顶农场引来不少粉丝,成了大家的课间休闲场所。

新闻来源网址:http://photo.zjol.com.cn/yuanchuang/201701/t20170104_2682762.shtml#p=1

钱江晚报:浙江理工大学有个高大上的“屋顶农场”
运用了多重生态循环,真正做到绿色种植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 石丛珊 王煜华)玩过QQ空间里的“开心农场”游戏吗?没事种点菜、浇点水,体验一把虚拟空间里的农耕乐趣,是不是觉得特别惬意。那么,如果把这个农场真实化,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

这不,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名老师就把这个场景变成了现实,她在学校21号楼的屋顶建了一个“开心农场”,并且,这个“农场”不一般。

800多平方米的花园,种着各种菜

在21号楼,也就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屋顶大约有800多平方米的空地,这里整齐地放置着大小各异的种植框,分别种着白菜、菜心、芥蓝、韭菜、羽衣甘蓝等各种蔬菜,边上还有一些可供观赏的小植物。屋顶上原本裸露的房梁被包上了一层木质材料,变成了可供休息的长凳,还有小喷泉、休闲椅、藤秋千、爬山虎等造景,分布在各处,装点着整个花园。

走到花园的中央,在一面橙色瓷砖铺成的墙面上写着“能量花园”四个大字,字的旁边还有一个集太阳、水、树等多重元素为一体的绿色LOGO。

这个“能量花园”的“真实身份”是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生态营造与参数化设计实验室,是学校艺设学院教师高宁的一个课题,从启动这个项目到实验室的建成,她花了整整两年时间。

现如今,从旁边的18号楼俯瞰,绿意盎然的“能量花园”已经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为什么把这里称作“能量花园”?高宁说,这里有着多重的能量循环系统——水循环、食物循环、太阳能系统,另外,这个充满情调的花园,也为师生们在繁忙的科研学习中提供一个休憩的场所,给他们带去满满的能量。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同学们为了美化这个屋顶花园,集思广益,他们在废旧轮胎上作画,再将这些轮胎以独特的造型堆叠起来,高宁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稻草人,让整个花园更添意趣。“能量花园”LOGO的设计也是出自视觉传达系老师之手。

三重生态循环,实现绿色种植

别以为这个“能量花园”只是观赏休息的好去处,这里面还设置了三重能量循环系统,全面实现绿色种植。

“第一是食物循环系统,考虑到很多剩饭剩菜经过加工后都可以变成有机肥料,我买回来两个有机堆肥箱,把剩饭剩菜倒进这两个‘肥料转化器’里,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原来的垃圾摇身一变,就成为可以滋养植物的肥料。”高宁说,这两个堆肥箱看上去和普通垃圾箱差不多,但正面却多了一个圆盘温度仪,即便你凑近堆肥箱闻,也不会有异味。

除了食物循环系统,高宁还做了一个水循环系统。屋顶有两个方形的大水箱,通过一根白色的排水管,连接到屋顶中央的小平台。她说,每逢下雨,平台上的水就会沿着排水管一直流入水箱中,也就是雨水净化装置。“雨水在装置里面被回收、经净化、消毒,成为了可以用来灌溉的水资源。雨水净化装置的另一头还连接着自动灌溉系统。在每一个种植箱里,都分布着一个个类似小探头一样的灌溉头,每天中午十一点,自动灌溉系统都会准时开始工作,用收集来经过净化消毒的雨水给每一个植株灌溉。”

说到太阳能发电系统,高宁特别来劲,她说,屋顶上安装的为数不多的几台太阳能发电设备,保守估计一年能发电5000度,相当于21号楼一个月的近1/3发用量。“这部分电,用于能量花园的自动灌溉系统、喷泉和一些小装置运作已是绰绰有余,所以我把它并入了学校电网,还能为整座楼输送一些电力资源”。

虽然“能量花园”的一期工程都是高宁在张罗,但是她非常希望在以后的维护工作中,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师生都能投入进来。“以后会将这些植物以种植框为单位,分配给感兴趣的师生,大家可以在里面栽种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

新闻来源网址:http://qjwb.zjol.com.cn/html/2017-01/04/content_3463120.htm?div=-1

都市快报:浙江理工大学一位老师 在学校建了一个漂亮的屋顶农场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高宁老师,在艺术设计学院大楼楼顶上建了一个800平米的“屋顶农场”,在里面种了各种蔬菜、鲜花,还搭建了小喷泉、休闲椅、秋千……这两天农场对外开放,吸引了很多师生。与常规的屋顶花园不同,高老师的“屋顶农场”色彩丰富、生机盎然,充满情调,整个农场的科技含量也很高。

学校老师可以吃自己种的菜

木板铺成的小道,两边种了雏菊,开满了红色花朵。农作物都种在木头拼装而成的长方形种植箱里,种植箱整齐排列,成了一垄一垄菜地,有白菜、韭菜、葱、芥蓝、花菜等。农场里还有长凳、小喷泉、休闲椅、藤秋千、雏菊,分布在各处。

高老师说:“屋顶农场正式动工是在今年9月份,得到了学校各部门的支持,在动手建造屋顶农场时,我专门查过大楼的设计材料,我们使用的土壤是专业的轻质土壤。”

高老师在大学研究方向是城市农业。她说;“我本想在屋顶上面种花草,但后来想想,还是多种些蔬菜更好一点,以后学校老师可以一起认领菜地,体验都市农夫的感觉,也可以吃自己种的蔬菜。”

屋顶农场实现能量循环

屋顶农场,又叫能量花园。高老师介绍,三重能量循环系统,是这个屋顶农场最大的特色。

第一重是食物循环系统。高老师从国外带了两个有机堆肥箱,样子像垃圾桶。只要把剩菜剩饭、落叶等有机物放进“肥料转化器”,经过一个月的发酵,原来的垃圾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可以滋养植物的肥料。

第二重是水循环系统。农场里有两个方形的大水箱,搜集屋顶的雨水。经过滤、消毒,用来给菜地灌溉。

第三重是太阳能发电系统。屋顶上有10多组太阳能发电系统,保守估计一年能发电5000度,“这部分电,用于能量花园的自动灌溉系统、喷泉和电灯、电子除虫灯已绰绰有余,所以我把它并入了学校电网,为整座楼输送电力”。

高老师说:“屋顶农场建成后,不少同学会去屋顶农场写生,也有老师会去屋顶农场休息,大家的交集从工作延伸到了生活,屋顶农场成了交朋友的场所。”

新闻来源网址:http://hzdaily.hangzhou.com.cn/dskb/html/2016-12/30/content_2437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