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缩小的建筑 放大的视野—— 艺设学子建筑模型展出未来建筑发展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1-04-27 作者与来源:通讯员:褚笑寒 陈娇 /文/图  浏览次数:

  “看,是埃菲尔铁塔哎!”浙江理工大学的校园中大家互相交换这条“劲爆”信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怎么会出现在校园中?一打听,原来这些都是出自浙江理工大学08/09级环境艺术设计系同学们之手的建筑模型。

  也许很多人都思考过,未来中国城市建筑的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此次建筑模型展中,同学们不仅展示了一批闻名世界的建筑,更是把先进的建筑理念与智能科技、环保概念相融合,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古建筑进行了改良,充分表达了理工学子对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想法。

会呼吸的泥:古民居建筑走向低碳环保

  陕西窑洞民居,在传统观念中是十分潮湿、阴暗的。可是在同学们的改良设计作品中,传统的窑居建筑拥有了很好的通风条件和采光效果,不但保存了建筑原有的韵味,而且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环保,使得古建筑的历史感与现在建筑的环保感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来自08环艺专业的王鋆铄介绍说:“这个窑居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呼吸,因为建造窑居的泥土是一种名叫硅藻的泥。”据悉,硅藻泥是一种透气性十分好的泥,被称为“会呼吸的泥”。

  “从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着古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为此暑假期间还特意去了天津和山西对那里的古民居进行了调研,古民居是我们民族的根,不应该在建筑发展中被淘汰,应该有所提高,相信只要我们加以改良,古民居建筑必将是以后建筑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来自08环艺系的唐玥琰告诉记者。

 绿色新建筑:后世博建筑走向智能创新

  世博会是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是先进经济、科技、文化和设计的盛会,当然也是建筑设计的辉煌展现。在2010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设计中,许多建筑设计充分开发了太阳能技术,采用清洁能源,应用节能设备,使得这些世博建筑以节能环保的面容展现于世界人民眼前,充分体现了“绿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世博会之后,“智能”和“低碳”这两个词逐渐在建筑领域流行起来。从水晶宫到温布利大球场,从埃菲尔铁塔到原子球,建筑总是在不断的改变和创新的。

  新材料的介入,节能环保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建筑师的各自风格也为建筑带来了多形式、多种类的创新。这些先进的建筑理念融合了智能科技和环保概念,代表了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低碳建筑的概念必将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最终形成生态、宜居的绿色生活环境。在展览上,同学们运用了专业上的新概念、新材料和新技术对世博场馆进行了创新,让足不出户的同学在校园里也可以享受到一顿视觉盛宴。

师生共话未来建筑:未来建筑多样发展 绿色低碳成为主流

  对于未来建筑的思考,记者不仅采访了相关专业的同学,也邀请专业老师参与进讨论中。

  @10级环境艺术设计的李艺:未来建筑不再只是具有单纯的居住功能,更多的是它会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样才能很好的融入城市,不会在城市的发展中被淘汰。

  @09级环艺系孙明洁:应该会更关注对古建筑的保存吧!虽然说传统建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但是我们又不能舍弃那些民族文化,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传统建筑中加入 “低碳”、“环保”、“生态”、“智能”这些理念。

  @艺术与设计学院环艺系专业老师周景崇:在节能减排、低碳等观念的提倡下,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节能标准在新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许多绿色新建筑在创新科技节能技术的打造下成为了城市中的“绿色地标”。

  低碳生态、绿色经济的建筑将会是未来建筑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启动着城市发展的绿色未来。而政府的政策支持、业主的观念转变、以及先进的节能创新技术等共同打造了建筑绿色转变的生态链。以低碳技术为代表的创新科技将在绿色建筑的推广中,将会成为未来几十年建筑绿色升级的重要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