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看贫困村摇变金凤凰 悟汽车城深藏大智慧——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党员走进浙江方林汽车城

发布时间:2011-07-18 作者与来源:生科学院 张姗姗 沈笑凌 胡知渊/文/图  浏览次数:

  前言

  每当迎着朝阳走进教室,还是披着晚霞离开校园,每当仰望那鲜红的太阳,还是脚踏坚实的土地,我心潮激荡,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是党母亲给我的美好生活,奋斗前行的力量!

  岁月铭刻着奋斗的艰辛,历史映射着真理的光芒。90年来,为了民族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默默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坚定信念跟党走,2011年7月5日,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思源先锋”社会实践团的学生党员一行人走进浙江方林汽车城,了解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感受建党九十周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穷村走上富裕之路

  浙江台州路桥十里长街南端,有一个村,因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大多姓方和姓林,亦叫方林,后因道路曲折延伸,故又名石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世世代代以耕种为生,贫穷是方林人当时真实的生活写照。

  改革开放春天吹来,方林人的厂房一个个拔地而起,点燃了方林工业兴村的希望之火,但方林人并没有因暂时的财富停止前进的脚步。1998年,汽车开始进入家庭,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党和政府规划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汽车市场得到百废待兴般的发展,方林人投资了1900万元创建了中国商城方林机动车交易中心。机动车交易市场的建成让方林人更加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甜头,1999年机动车交易市场共销售车辆2800余辆,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65亿元,市场成交额2.5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07万元,人均纯收入8768元。国家对汽车行业的支持及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不断上升,使汽车行业迅速发展,该车城的发展也达到一个鼎盛期。企业们也纷纷将产业转向了汽车产业。

  “百日工程”让汽车城走出困境

  机动车交易市场发展初期主要针对低端的车型,市场规模十分有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当历史跨入21世纪的门槛时,方林机动车交易中心的发展既迎来新的机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汽车城总经理周建林给大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他说“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婚礼中女方用一辆夏利车作为嫁妆的新闻竟然上了台州日报的头版。而随着汽车需求的扩大,五花八门的汽车销售开始出现,汽车市场出现混乱。机动车市场生意急需扩大规模,升级换代。针对这种情况,在当地党政的支持帮助下,方林村和杨戴村合股于2002年兴建了浙江方林汽车城。从6月底开工到10月1日国庆节开业,市场建成仅用了一百天,因此被称为‘百日工程’,也被台州市称赞为‘方林速度’”。

  汽车城的建成使得汽车交易额大幅上涨,成为目前华东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服务功能最齐全的四星级文明规范汽车市场。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刚刚起步不久的汽车城遭受了巨大的考验,很多投资商纷纷撤离,企业面临着生死存亡。在这个时候,《汽车品牌消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汽车城带来了希望;当地党委、企业带头人的开明让汽车城度过了难关。2005年汽车关税下降,中国汽车与国际接轨,形成了开明、开拓、开放的新局面。2006-2008年风调雨顺的经济平稳发展使得方林汽车城逐步壮大,平稳度过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2011年保时捷入驻方林汽车城,使得方林汽车城根据时代的魅力与高度做出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占领汽车高端消费服务市场,扩大汽车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了汽车城发展里程牌的重要意义。

  到现在,浙江方林汽车城已建成近十年,经历了从汽车有型期市场到汽车品牌市场再转变到精品汽车品牌市场三个时期的跨越,每个时期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经济发展格局与政策的大环境和方林人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
小发展见大道理

  与别的汽车市场不同,方林汽车城是以由村党委带动村民一同建设起来的方林村产业之一。在极其贫瘠的条件下,村党委经过多方调研,村里确立了“依托路桥大市场,发展小市场;以市兴村,以工带农;二、三产业为重,实现三产并举”的经济主线,实行“市场兴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科技强村”发展战略。通过三次跳跃式的转型发展,硬是将这个贫瘠的小村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村级资产运营集团化公司。

  汽车城的壮大带动了周边群众的致富,市场的繁荣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汽车维修服务业、汽车配件公司、搬运服务队、文化娱乐业纷纷起步发展。第三产业又带动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方林逐渐形成“村资哺实业,村民为主力,快速城市化”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如今,方林村已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村”,并联合了上海的九星村、杭州的航民村、宁波的滕头村和金华的花园村共同组织成立了“五村合作组织”,皆在以“五村”合作在全国村庄的影响力来支持和带动其他村庄的建设与发展。

  实践证明,党员干部的带动力是发展区域经济的源动力,鲜明的党员旗帜、坚固的组织壁垒、丰富的党建工作,一种地方化、个性化的非公企业党建“台州样本”,使党建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强大的生命力,真正实现了“发展强、党建强”的双赢局面,为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政治动力和组织保证。

  实践结束后,党员们纷纷表示作为青年一代新时期党员更应时刻谨记党的教导,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时刻将党的要求作为自己行动的旗帜,继承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