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召开第四届《当代外语研究》“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5-05-26 作者与来源:外国语学院  浏览次数:

5月23日至25日,第四届《当代外语研究》“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当代外语研究》编辑部、《中国外语》编辑部、《外语教学》编辑部、《上海翻译》编辑部、《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外语教育研究前沿》编辑部、《外语导刊》编辑部、《外语学刊》编辑部、《外国语文》编辑部主办,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教育部外语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孙有中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等18位国内知名专家以及国内外众多外语类院校的150余位师生参加了会议。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高丽静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孙有中在致辞中表示,外语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隐形载体,在人才培养、跨文化交流、语言传播、文学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外语教育要明确国家意识,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杨枫代表主办单位向浙江理工大学和外国语学院表示感谢,并从语言学、文学、翻译、区域国别、外语教育等五方面介绍了外语学科国家意识问题的重要性与实践路径。

高丽静代表学校向与会专家、师生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我校近年来的办学情况和办学成果。她表示,外语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重构,如何培育学生国家意识是教育者必须直面的时代命题。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此次学术研讨会,聚焦主题碰撞思想,为外语教育提供智力支持。

开幕式结束后,9位与会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先后作了主旨发言。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作了题为“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共通性与博弈性”的报告;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教授作了题为“外语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超学科路径”的报告;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欣教授作了题为“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中的国家意识与国家形象研究”的报告;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沈骑教授作了题为“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语别研究人才培养”的报告;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战双鹃教授作了题为“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边界:跨文化意识与国家意识的辨析”的报告;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白教授作了题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的国家意识书写”的报告;吉利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院长孔令翠教授作了题为“AI时代《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作为英语类专业课程设置与思政教材开发的构思”的报告;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院长陈科芳教授作题为“国家意识引领下的翻译教育创新:双向赋能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的报告;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炳教授作了题为“翻译教育的国家意识——译者新身份探讨”的报告。

会议还围绕“国家意识内涵与理论构建”“外语教育与国家意识培养”“翻译中的国家意识与红色外译”“翻译与跨文化传播”“文学与国家意识”“‘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学”等六个主题举行了分组论坛。与会师生踊跃分享各自研究成果,共同学习、探讨外语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主编论坛环节中,《中国外语》副主编常少华、《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副主编常小玲、《外语导刊》主编陈勇、《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外国语文》副主编龙丹、《外语教学》常务副主编夏登山、《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当代外语研究》轮值主编甄凤超等8位外语类核心期刊主编向与会师生分享了相关期刊在栏目设置、选题设计以及用稿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就师生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