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果,党委宣传部于寒假期间特会同各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组编了一组特稿,和广大师生一起分享各单位近年来的特色工作和所取得的喜人成绩。
近年来,随着学校主体搬迁至下沙后,我校成人教育辗转办学,几经曲折。但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在成教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最终与时俱进,与校俱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艰难抉择,藤与树的思考
在学校主体搬迁至下沙前,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被形象地概括为“藤与树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攀附大树好发展”,成人教育利用学校的资源,依附着学校这棵大树平稳发展。学校搬迁后,成人教育的办学资源少了,藤失去了大树的依靠,发展就比较困难。一时间,成教学院全体师生十分困惑。此时,裘松良校长来到成教学院,与学院领导座谈。谈到“藤与树的关系”时,他敏锐地指出:成人教育不能再做藤,应做小树,与全日制教育形成“小树与大树的关系”,另辟空间,努力争取发展成为参天大树。不做藤,做小树,变小树为大树,校长的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给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照耀着成教学院全体师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大步前进。成教学院师生明白,不能等待、不靠天赐,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发奋自强、团结互助、开拓创新,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
二、开拓创新,提升发展规模
离开了母体后成教学院开始走上寻找独立空间、辗转发展之路。以前,我校的成人教育比之同类型兄弟院校,办学模式表现为“四多四少”:校内办班多,校外合作办学少;脱产学生多,夜大、函授学生少;专科层次多,本科层次比例少;学历教育多,培训继续教育少。这样的模式在办学资源有充足保障的前提下,办学效益高,质量也有充分的保障。而现在学院办学资源匮乏,办学模式必须改变。
缺少办学场地,学院就借鸡生蛋,大力拓展校外办学空间。2001年,仅有外设的3个函授站,截止到2006年,学院已共有3个函授站和24个教学点。同时,学院积极转变办学形式,从以脱产为主转变为以夜大、函授为主,以校内办学为主转变为校外办学为主。2004/2005学年,学院脱产在校生为1197人,夜大函授为839人,两者比例为1.4:1;校本部在校生1520人,校外点在校生516人,校内校外比为2.9:1。2005/2006学年,脱产在校生为1675人,夜大函授为1800人,两者比例为0.9:1;校内在校生1537人,校外1938人,校内校外比为0.8:1,校外点学生人数超过了校本部人数。办学层次更加丰富,高起本263人,高起专2527人,专升本195人;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办学规模急剧扩大,2001年在校生1300余人,2006年在校生达到了2985人;结构渐趋合理,已有脱产学生1436人,业余学生1083人,函授学生466人。加上已录取完毕的2007年新生4450人和自学考试学生1000多人,学院的办学规模突破了8000人,已提前实现了学校“十一五”规划中成教规模达8000人的要求。
三、强本固基,打造品牌声誉
办学规模的扩大,尤其是校外教学点(函授站)的增加,给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质量增加了难度。面对规模的扩大,成教学院领导非常清醒,教学质量是根本,是根基,基础不牢,大厦就要动摇。教学质量好,培养的学生能力强、素质好,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增强学校的美誉度,反之,就会影响生源,破坏学校的声誉。强本固基,打造品牌声誉,成了每一位成教工作者的坚强信念。
学院强化管理,制定规范性文件30余个,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管理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进行成教工作的顶层设计,每年举办两次由各函授站(教学点)参加的招生教学管理研讨会,召开两次由各学院分管成教工作领导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修订教学计划、大纲,06级共计36个专业教学计划已汇编成册,并将根据专业的扩大,继续做好修订工作。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学期开学,动员全体管理人员深入教学第一线,督察开学第一课,稳定教学秩序;期中抓好教学检查工作,组织成教学生对教师进行测评,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各二级学院和教师;期末,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和班主任深入考场,抓考风考纪。加强教学站(点)管理,在建站初期考核的基础上,每年学院都要对教学站(点)进行教学检查,通过听取汇报、随机听课、师生座谈等形式对各站(点)的教学管理、师资条件、教风、学风等进行重点检查。艰苦的努力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我校成教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报考我校的考生逐年增加,2006年报考人数达7000多人,名列浙江省高校前茅。
四、凝心聚力,构建和谐学院
学院搬至益乐校区后,按照学校确定的益乐校区按块管理精神,学院工作性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工作量也急剧增加。面对新变化、新环境、新任务、新要求和新的管理模式,学院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服从学校发展的全局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学校决定的精神,并以主人翁态度,积极、有序、高效、认真做好学院各项管理工作。
扎实党团建设。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在学院总支的指导下,学院开展了深入扎实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员增强党性意识,提高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近年来,积极组织好学习会、研讨会和民主生活会,为党员举办各类理论讲座和培训达20余次。党员递交学习报告体会300余篇,创建刊物《光芒》,党员的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人数大大增加,学生支部01至02学年为各专业学院管理,到03学年,学生支部归属成教学院管理。
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以社团为载体,重视活动的品牌建设,近年来根据目前学院的现状,因地制宜,组织篮球赛、羽毛球赛、棋艺比赛等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70余次,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注重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参加校运会,在校第33届运动会上取得田径团体总分第二、女子团体第二和男子团体总分第三的佳绩;03至06年,学院暑期社会活动成果累累,年年获奖;学院百名才艺特长生入库工程被评为06校级优秀品牌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金周周、曹霜梅两名同学分别荣获“杭州市十大服装设计师”、“杭州市十佳服装师”称号,另有数名同学考上了研究生。
五、服务为本,建设“学习型”学院
管理就是服务,为广大教师服务,为广大学生服务。学院要求全体教工在工作中做到政令通畅、工作规范、服务到位和效果明显。严明纪律,落实三政(勤政、廉政和善政)、三勤(手勤、脑勤和腿勤)和效能建设的“十二条”要求,做到劳而有果、勤而有效,扎实做出工作实效。
管理要出效率,除了物力、财力等硬件管理出效率外,主要是人的管理。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管理效能与质量。学院要求全院教职员工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而且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学历层次,构建合理的管理队伍。
同时,学院非常注重教学管理研究,总结经验,提升理论,落实实践。“十五”期间,学院科研成果累累,共在各类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4篇,其中发表在一级期刊上的论文3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21篇;完成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1项,厅局级项目2项。
在流金的岁月里,梳理成教发展的轨迹,是期待用昨天奠基今天的坚实,是希望用今天去照亮明天的辉煌。江涛声声催征帆,长风破浪正其时,朝着明天更加辉煌的彼岸,成教学院全体成员又将直挂云帆,激流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