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建中,女,1954年出生,博士,教授,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染化系,留校任教。1993年10月至1998年8月留学英国,获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纺织化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2002年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现任浙江省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轻化工程系系主任,染整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倘若未曾相识,她总会让人敬畏三分,一切只因这充满豪情壮志的男儿名;一旦相识,便无人不被她折服,全然因为她那学术成就和令人如沐春风的动人微笑。她就是我校材料与纺织学院教师——集美丽与魄力于一身的邵建中教授。
巾帼不让须眉勇 学识渊博筑功勋
伴随着风雨,浙江理工大学至今已走过了110个春夏秋冬。这110年的成长见证了中国乃至世界桑梓文化历经坎坷的发展历程。材料与纺织学院正是由历史最悠久的丝绸工程系和纺化工程系组合成立的纤维分院发展而来。作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理工大学轻化工程系系主任,染整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邵建中教授始终以发展中国纺织业为使命,以培养新型纺织人才为己任,几十年如一日在艰辛的科研道路和教育之路上默默奉献,取得了无数卓越的成就。
邵教授自1983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染化系后留校任教,至今已在教学岗位上工作了二十余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始终以旺盛的精力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为纺织丝绸事业奉献智慧与力量。1993年10月至1998年8月,邵教授留学英国,获英国曼彻斯特理工大学纺织化学博士学位。留学期间她以主要骨干身份,完成英国SDC研究基金项目1项、国际羊毛局研究基金项目1项,在蛋白质纤维的表面结构、性能和表面改性方面的研究居国际前沿。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邵教授又远赴美国深造,在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在此期间她完成了美国P&G公司、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合作研究项目1项,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人在外,心在家。虽然邵教授长期在国外深造,但她始终不忘母校。在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之后,她迫不及待地希望将所学所得带回中国,带回母校,为我们自己国家的纺织事业添砖加瓦。回国后,邵教授肩负起我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建设的重担,针对纺织纤维的表面结构、性能和表面改性研究和各种天然和合成纤维织物及混纺/交织物的现代染整技术及机理的研究方向,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蚕丝丝素的表面结构特性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蚕丝丝素结构与反应性染料的键合性能研究》、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纳米技术在羊毛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蚕丝织物的高色牢度防/拔染印花技术》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
作为一名学者,邵教授一直致力于纺织化学和染整专业,为我校的纺织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她在J. Appl. Polym. Sci.、J.S.D.C.、J.Text.Inst.、Coloration Tech.、《高分子学报》、《纺织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美国AATCC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13篇为SCI收录,拥有发明专利多项。代表性学术论文和专题报告有“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ic Study of the Silk Fibroin Surface” (发表于:Polymer International, 2002, 51(12): 1479-1483),“Fourier Transform Rama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Studies of Silk Fibroin” (发表于:J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Application of Sol-gel Technology in Anti-pilling Finish of Wool Fabrics” (发表于:2006 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论文集),“蚕丝丝素表面结构与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发表于:纺织学报)等。
邵教授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边沿学科的广博学识,因此,她不单是浙江理工大学的一块瑰宝,也成为国内各大纺织院校和纺织企业争相挖掘的财富。邵教授每年都数次被学会、专业委员会等组织邀请到各个高校和企业作学术报告,例如:“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纺织中的应用”(应邀在武汉科技学院作学术报告),“热处理对拒水拒油纺织品功能回复的作用”(应邀在全国特种印花和特种整理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正因为邵教授对社会做出的巨大的贡献,1999年入选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
邵建中教授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所取得的成就不计其数。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颗淡定而坚定的心。学术之路异常艰苦,许多男教师尚且无法应对这繁重的压力,而邵建中教授作为一名普通的女性,不但要兼顾事业和家庭,更是以超出常人的耐力和毅力在纺织建设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真可谓“巾帼不让须眉勇,学识渊博功勋卓著”!
褪尽浮华洗铅陈 忘我耕耘育才志
“首先是一名教师,其次才是科研工作者”。在她痴情的讲坛上,邵教授总是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正因为拥有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和对学生的无比热爱,才使得身为博士生导师的邵建中教授始终几十年如一日投身于本科基础教学。
在研究领域里,邵教授所接触的都是最高端的科学技术和最深奥的科学理论;在本科教学里,她所要传授的往往是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和边沿科学。而邵教授却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授课,并不断地将自己研究领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融入本科教育的基础教学中,不断为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献计献策。她常说,作为一名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边缘科学,不仅要学习传统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于是,她申请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Color Science,结合国外最新的成果为同学们讲授颜色科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现状。双语教学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工科学生的英语水平本来就相对薄弱,要理解一门全新的前沿科学有一定的难度,何况要用英语学习就更是难上加难了。可是,邵教授面对同学的困惑从来没有灰心过,为了让大家接触最先进的知识,她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制作英文的演示文件,打印英文的最近著作,又为学生定购配套的中文丛书,上课时用英文讲授后再不遗余力地用中文作详尽的解释。付出终会有所收获,同学们通过双语教学,不仅学习了一门全新的课程,而且大大激发了探索国外学科发展的兴趣和热情,在心底埋下了求知的种子。
身兼数职,本已分身乏术。可是邵教授在从事繁重的项目开发研究和本科教学工作外,还倾情投入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科研辅导中。邵教授现在不仅是轻化工程的系主任,同时还担任三个班级的班主任。她总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和学生交流谈心,及时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并为大家的专业实践学习牵线搭桥。此外,邵教授还积极鼓励并热心指导各年级学生的科研学习。她多次利用个人资源,为学院引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作学术讲座,例如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的胡金莲教授为轻化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新型记忆材料及其在纺织中应用”的专题讲座等等。作为校内乃至省内纺织领域一流的权威专家,邵教授指导的学生队伍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屡创佳绩。她不但对自己所带的队伍尽心尽责,对其他遇到困难的学生也热情指导,只求付出,不计得失。
平易宽厚心从容 春风化雨润无声
曾经有位学生在教师评教的备注栏这样写道:是邵老师的微笑拉近了学生与教授的距离,让我感受到别样的温暖。是的,哪怕是和邵教授仅有一面之交的人都会记住她的微笑,那种发自内心的母亲般的微笑。
朴素的着装,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都是大家的风范。加上时刻流露出的自然微笑与温和从容的语调,邵教授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走进了学生的心。“师以德为本,育人品当先”,邵教授用微笑传承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美好的性情和为人的准则。路上相会时的点头微笑,传达的是相互的尊重和师长的关爱;答疑解惑时的真心微笑,传达的是对学生的赞扬和肯定;教育谈话时的诚恳微笑,传达的是发自心底的理解和鼓励。邵教授这样诠释微笑,也正是这样将微笑化作春风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课堂上的邵教授带着微笑向学子们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中的邵教授同样用平易宽厚的性情感染每一个人。与邵教授相处的每一个同事或朋友,都会被她儒雅的学者风范和从容的处世态度所打动。似乎在她的生活里不曾有过困境和坎坷,而总是充满阳光与温情。其实,作为一名站在学术巅峰的女教授,又何尝不会被家庭羁绊,被学术困扰呢?可是,邵教授却用她的微笑化解了周遭的所有困境,始终以谦和、真诚和从容淡定面对学生,面对生活!
春风化雨的微笑,立志革新的干劲;平易近人的儒雅,功勋卓著的建树;宽厚从容的淡定,执著坚定的追求……这一切魅力和魄力都在邵建中教授的身上得到了体现和升华,让人不得不心生赞叹。桑梓之情绵延千里,传承万年,正因为有了这样德才兼备的师者,我们百年理工才能铸就更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