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外国语学院越剧文化调研队深入越剧之乡——嵊州,寻访越剧之源,发掘文化亮点,重识越剧百年辉煌历史,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宣传越剧文化,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来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越剧文化 传承越剧草根精髓
调研队先后走访了嵊州越剧之家、越剧艺术中心、越剧博物馆、越剧艺术学校以及文化广场的越剧角。在越剧之家,小队成员与“越剧之家”的老人们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互动活动。听老人们演唱越剧曲目,介绍越剧文化,同学们受益匪浅。
另外,小分队一行在施家岙古戏台娘家戏班负责人的带领下,欣赏了当地原汁原味的越音,并在专业演员的指点下,全体队员登台合唱了一段《天上掉下了林妹妹》,着实过了一把登台演唱的“瘾”。

在嵊州文化广场的越剧角,小分队成员跃跃欲试,大展歌喉,赢得阵阵掌声。
寻访越剧之源 进行文化惠民调研
在越剧男子之源——嵊州市甘霖镇东王村,小分队成员在李村长的带领下,听取了邢干部关于越剧的介绍和解说,并参观了越剧起源地旧址。随后,小分队观看了当地戏剧爱好者的演出并进行了文化惠民调研。在调查与采访中,小分队成员还与当地的九位小朋友结对,将给予他们生活、学习、思想上的指导与帮助,并酝酿在东王村成立浙江理工大学实践基地。

在越剧女子溯源地——甘霖镇施家岙村,小分队成员参观了早期女子越剧博物馆,观看了古戏台上娘家戏班表演,采访了当地村民和戏迷朋友,重点交流了越剧的发展和改革。事后,原村委书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目前施家岙正在成长阶段,各项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中。相信不久以后,施家岙村将成为越剧推向世界的一个平台,重拾越剧的百年辉煌。
发掘文化亮点 重塑越剧百年形象
在活动中,越剧艺术中心经理何宇平接受了小分队成员的采访。他表示,目前越剧发展状态确实不够理想,“越剧要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随后他着重谈了当今越剧的困境、难题。“解决这些难题的关键就在于重塑形象,推陈出新。”
施家岙原村委书记(现为娘家班戏班子成员)同样也给我们提出了越剧的发展重在创新,尤其是曲目、曲调、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新。作为祖国的传统瑰宝,越剧的发展前景将是光明的。
“越剧不仅是嵊州的骄傲,也是浙江的骄傲,更应该是中国的骄傲。”一位嵊州市民在采访中说。这种信念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重要动力。越剧的发展不仅仅需要资金支持,更需要精神支持。
在随后的几天中,小分队成员还将在杭州开展对越剧文化的宣传活动,拓展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宣扬越剧的魅力,在浙江省“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