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进入暑期以来,一面面来自我省各大中专院校的暑期实践小分队的旗帜在我市各地农村飘扬,上万名新时代的学子用他们的满腔热情感受近年来我市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积极参与我市蓬勃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用他们的知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通讯员 徐步文 单慧明 本报驻金华记者 刘伟 早报讯 昨天上午5时,在东阳市区打工的、六石街道康夏村民徐彩虹,一接到邻居的电话,就匆匆赶到东阳市疼痛专科医院,见到勇斗歹徒而受伤的两个儿子。
昨天早上9:00,杭州市救生打捞协会办公室人来人往,工作人员一边忙着发参赛资格证,一边接着桌上响个不停的电话,有人打听入围情况,有人问比赛当天怎么到下水点,还有人刚听说渡江这事,想来通融通融,参加已经结束的报名测试。
7月11日,从新市镇敬老院传来了欢歌笑语。
主题 体验民情 7月1日,是浙江理工大学服装系“绍兴实践小分队”活动的第一天。
萧山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大手笔的新农村建设,吸引了众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关注,成为大学生们的社会实践基地。
本报讯(记者 徐 晖 通讯员 陈 萍)“作为一名困难学生,我得到了来自学校、爱心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帮助。
近日,由浙江理工大学承担的“纳米技术在天然纺织品后整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验收,应用该项目成果的服装既防紫外线又能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