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1日,【潮新闻】【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我校召开浙江省本科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座谈会。原文如下:浙江高校教务员队伍如何建设?这个会议透露了这些信号近日,浙江省本科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座谈会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本次座谈会的主题为“全面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务员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自全省15所普通本科高校的教务处处长、优秀教务员代表约40人参加座谈会,共话教务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1月19日,【中国艺术报】报道我校专家学者研讨人生论美学的价值意义。原文如下:专家学者研讨人生论美学的价值意义本报讯 11月19日,“人生论美学:对话与建构”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六零年代:学问与人生”文化沙龙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红楼梦学会、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委会...
11月14日,【潮新闻】报道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助力山区共富。原文如下:产教融合送创意,山区共富结硕果——社科赋能平阳县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纪实清晨6点,街头还未开始喧嚣,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社科专家团队又乘坐高铁,奔赴在从杭州赶往温州平阳的路上。这已经是数不清第多少次“当日往返”的平阳之行……从课堂到市场,教育成果反哺地方产业2022年盛夏,伴随着浙理工平阳研究院的成立,平阳县城开始迎来越来越多来自杭州...
11月8日-11月11日,【中国新闻网】【杭州新闻客户端】报道我校纺织(丝绸)学院组建亚运宣讲团。原文如下:亚运精神化作成才动力 浙理工纺织学子续写亚运故事浙江杭州金秋精彩纷呈,随着亚洲体育盛事“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精彩落幕,会场上运动健儿的精彩画面,也定格在杭城大街小巷的民众心中。近日,浙理工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坚持生活德育和榜样育人理念,以亚运精神进班级、进课题组、进社团、进寝室为载...
10月16日,《人民日报》(第18版)报道我校平阳研究院践行“先用后转”保险案例。原文如下:找准金融支点 “撬动”科技创新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载体。创新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离不开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不断提升,科技、产业、金融相互塑造、紧密耦合、良性循环的...
10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了我校《丝绸》杂志办刊经验。原文如下:小小一本《丝绸》刊,研究应用一线牵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丝绸》杂志作为国际丝绸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期刊和服务平台,坚持以“引领丝绸科技、传承丝绸文化”为宗旨,致力于服务“丝绸强国”建设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展示和提升中国丝绸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10月8日,体育教研部党委书记惠悲荷受邀参加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杭州——爱达未来杭州第19届亚运会大型晚间直播节目。原文如下:杭州爱达未
9月25日,《中国教育报》刊发我校王尧骏教授评论文章。原文如下:“慢就业”需要“冷思考”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以及就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当前,直译自西方“Gap Year”的“间隔年”,正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在工作与毕业衔接期间的一种选择。他们告别传统的“毕业就工作”模式,通过游学、义工、支教、实习或者旅行等方式给人生按下暂停键,来体验新的生活。间隔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