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引路人

阮晶晶:不忘初心做引路人

发布时间:2019-09-09 作者与来源:党委宣传部 党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

阮晶晶:不忘初心做引路人

阮晶晶,法政学院辅导员,200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怀着对学生工作的一腔热情,先后在科艺学院和法政学院从事辅导员工作近11年。她至今带过1000余名学生,先后从事本科生思政、研究生思政、心理健康教育、学风建设、学生社团指导、学生志愿服务、宣传等工作。她既有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前人的言传身教,又能抓住社会变化和学生发展的新情况,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寻找工作规律,探索教育路径。

德育为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

注重党建育人,锤炼学生品格。开展“三型”党支部建设。重视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固定时间学,举办学习培训、专题讨论、观点辩论等各类活动,结合讨论学,创新形式学,结合实践学。建设“服务型”党支部,打造支部“点、线、面全方位党员360服务队”品牌项目。建设“创新型”党支部,探索师生党支部共建,在兼顾师生特点的基础上,将教学相长融会贯通于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全过程。这几年从本支部走出了“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新时代浙江省好党员”方翔等优秀的学生党员。

运用所学专业所长,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观点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心理教育中,与学生的客观实际结合得入情入理,讲学生听得进的话,辩学生听得懂的理。形成了一套具有学院特色、专业化、精品化的“幸福力建设”情商教育体系,引导学生研修幸福心理的六堂必修课。持续开展以“认知力”、“情感力”、“健康力”、“抗挫力”、“德行力”、“微笑力”等为主题的品牌活动,受益学生达1200余人次,在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获得成长的健康动力,在活动体验中感悟成长。

善用无处不在的引领平台。讲授《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践行课程思政,用好课堂教育平台。善用团体辅导室、二级心理辅导站咨询室等互动式交流平台,通过体验式工作方法,开展一对多和一对一的学生交流,平均每年交流、谈话400余人,让思想教育变得生动有趣。在网络思政平台上练好思政教育的本领,在“幸福加油站”微信平台与学生分享人生道理,在QQ等自媒体平台经常与学生交流观点、看法。大到思想境界,小到学习、生活、工作细节。

助推梦想做好学生的人生领航

挖掘学生自身兴趣,做好合理的引导和资源整合。从低年级开始,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对自己所带的300余名本科生和100余名研究生,做到“一人一规划”,引导他们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让他们能够“立足现在,胸怀未来”。助力学生创业梦想,给学生提供职业介绍、创业指导培训等创业孵化等服务,帮助一名哈萨克族新疆籍学生创办了杭州耶利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了她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梦想。长期的规划指导,也让她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根据实际工作经历撰写的一个助困生涯规划案例《阳光助力规划人生》在浙江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

注重服务实践育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引导、鼓励学生参加“两项计划”,到实践中去实现人生奋斗理想。指导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开展“星星苑”关爱自闭症儿童、普法咨询、交通安全志愿岗等志愿活动,青协连续多年获校志愿服务工作先进集体、杭州市敬老志愿者服务总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带领学生一起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爱心支教、社区宣传、扶贫调研,为社会奉献青春力量。

助力学生人生动能,陪伴是对他们最长情的告白。学生遇挫时的伤心、成功时的喜悦、备考时的坚持、生病时的无助都有她陪伴的身影。重启心理问题学生的人生动力,陆续陪护重度心理问题学生20余人,一般心理问题学生60余人。本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信其大,不信其小;宁可虚惊一场,不可麻痹大意的原则,使他们重新适应学习和生活,走上人生正轨。这些年她在陪伴中化解学生各种纷扰,在陪伴中帮助学生找准航向,在陪伴中与学生共同成长。

能量聚合做好学生的自我教育

聚合学生,紧密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她日常与学生的谈心谈话、走访寝室,还体现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对她的主动求助。多年来,她坚持在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社会化技能获得等一线工作阵地,对接专任教师、班主任、学生骨干等力量,形成育人的合力。

从培养榜样学生、学生骨干入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学生骨干自主设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活动形式等方面留有余地,让他们增强主体意识。帮助问题学生助人自助,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帮助他们解决眼前的困难,又帮助他们提高自助的能力。通过座谈会、交流会等实体平台和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校外实践基地,校内众创空间等载体,帮助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时刻以学生为工作根本,用接地气、讲德行、靠实干的方式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始终不忘初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