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主题教育进行时】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再添延安中学新基地

发布时间:2023-07-04 作者与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人武部)  浏览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持续推进我校党委学工部与延安大学党委学工部联合发起的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6月27日,校党委副书记姚珺带队赴延安,在延安中学开展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基地揭牌仪式,并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考察过的教室,与延安大学、延安中学师生代表同上一堂思政课。

延安中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中学,2022年10月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中学枣园校区考察,期间总书记走进高一(2)班教室,同师生亲切交流。6月27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延安中学师生代表在总书记走进过的教室,共同聆听了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惠晓峰教授的思政课,学习延安精神和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现场学、体验学,感受总书记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时代新人”的殷切期盼。

随后,进行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揭牌仪式暨延安时期优秀音乐作品进校园活动。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华,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姚珺,延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贺建旗及三校相关师生代表参与。

活动伊始,贺建旗进行致辞,他提到建立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这既是新时期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又一次有益探索,更是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来校考察指示精神的创新举措。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三校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广视野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大小中学红色文化一体化深度传承。将平台建设成为弘扬延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阵地和生动课堂。

姚珺表示再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举行红传联盟揭牌仪式暨延安时期优秀音乐作品进校园活动,既是对前一阶段我校与延安大学密切合作、探索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纵深推进,更是以“大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献礼主题教育。我们要依托红传联盟,“联建式”用好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大联盟;“融合式”开展好实践教学,探索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新模式;“共进式”强化校政地合作,做好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大文章,形成合力,将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打造成为全国学校“大思政课”的示范样板。

陈华对进一步推动联盟建设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立德树人。联盟的一切工作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守正创新。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出新的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力争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提供可参考、可借鉴的联盟经验、联盟模式。三是共建共享。要统筹发挥联盟各区各校各方作用,推动孵化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让共建成果回答时代之问、回应师生关切、惠及更多师生。

校党委副书记姚珺,延安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贺建旗为红传联盟基地揭牌。

在活动过程中,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带来了《延安中学校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黄河大合唱》等精彩曲目,在歌声中重温一段段充满革命豪情的党史故事,唱响延安精神红色歌曲文化的时代乐章。据悉,自2021年6月以来,校党委学工部与延安大学等共建单位深入合作,面向全国以校地、校馆、校企等多种形式建设50余个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传承联盟基地,实现浙江省省域全覆盖,与相关部门共建多个“红色文化教育”特色研究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已经成为我校大二学生每年《社会实践》必修课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学生课程实践的主要体验方式。今年,学校举办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论坛,进一步完善了联盟研学实践中心、师资培育中心、课程开发中心、网络传播中心,打造了《红色劳动教育》等一批特色鲜明的省级一流课程和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微课,上线了“红传铸魂”数字平台。

此外,为进一步深化联盟建设,我校与延安大学成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基地,成立两支专题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并现场进行授旗。接下来,学校还将围绕服务和促进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共同富裕、海岛地区红色文化特色资源挖掘、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传承等主题实施“山鹰计划”、“海鸥行动”、“民族工程”等专项,进一步完善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内涵和大中小学联建联育联创体系,搭建起全方位、全时空、全链条的“大思政课”育人平台。

未来,我校将继续协同红传联盟基地各校,在联盟成员通力合作下,不断创新思政育人新元素,汇集并发挥校地红色文化协同育人优势,通过资源联动,系统架构,构建多场域、多维度、一体化红色文化传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