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浙江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和南湖革命纪念馆校馆共建活动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成立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22-07-15 作者与来源:党委学工部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凝心聚力,发挥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传统及研究特色,统筹地方红色育人资源,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红色革命纪念场馆等社会力量的支持,打造全方位的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7月13日上午,浙江理工大学、延安大学和南湖革命纪念馆校馆共建活动暨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举行。延安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华、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校党委副书记姚珺出席会议。

会上,成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基地,两校一馆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就整合资源组建红色文化宣讲团、开发不同学段的红色文化教育项目,纵深推进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商讨了工作思路。

延安大学是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历经烽火,星火绵延,富含深厚的红色革命基因。浙江理工大学拥有125年办学历史,源起时任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历经沧桑,文脉不断,肩负着推动中国纺织丝绸产业崛起的使命。建立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探索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工作机制,是两校不忘初心,传承办学文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传承、思政理论课一体化建设重要讲话精神的积极举措。

会上,张宪义表示,希望推动馆校三方携手共进,守正创新,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升,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共同加强共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政课堂。

陈华指出,双方要进一步加强浙江各地与延安红色资源的整合,将党建与学校发展、社会服务有机融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发挥校地各方优势,以共建目标为导向,夯实共建项目,勠力同心,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延安精神”,教育引导更多青少年传承好红色基因,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姚珺指出,希望双方进一步发挥党建品牌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通过持续推进校馆各方在党建理论学习与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工程等方面的开拓创新,产出更多的研究和育人成果,打造更多的精品和范例。同时,通过联合发声宣传,广泛推广展示共建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升党建品牌美誉度,大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当天下午,嘉兴首个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共建仪式在桐乡市石门路学校举行,姚珺,教育部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全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我校渠长根教授,嘉兴桐乡市政府领导沈智峰,校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团委及科艺学院、机控学院负责人,桐乡市教育局、文化馆、石门路学校负责人出席共建仪式。

渠长根作为联盟总顾问为大中小学学生做题为《守红色血脉 扬红色文化 筑青春梦想》的专题报告,为新形势下推进学校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工作指明了重点和方向。

姚珺在讲话中总结了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并对联盟下一阶段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她指出,本次活动在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嘉兴举办,意义深远,希望联盟的各基地学校能以党建为引领,深化共建合作,主动对接地方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平台,同时发挥高校教学研究优势,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特色,推进红色文化深度传承,纵深推进联盟高质量建设,着力把联盟活动打造成为具有学校特色、地方韵味的红色文化品牌,最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传承红色基因,庚续红色血脉,让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5大战略指引,首要的就是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守好“红色根脉”。自2021年6月以来,我校党委学工部与延安大学党委学工部联合发起建立大中小学红色文化一体化传承联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和红色文化传承的相关指示精神,先后在四川乐山、新疆阿克苏、浙江各地建立联盟基地,辐射30余所大中小学,通过“联建联学联育联办联创”,系统整合红色资源,发掘地方红色精神,打造红色文化育人新模式,共同奏响新时代青少年同心向党的华丽乐章,产生积极社会反响,相继受到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社和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等媒体平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