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我校丝绸博物馆、杭州市下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东方艺术之花——中国百年织锦画精品展暨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技艺非遗展”在我校丝绸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由《丝绸》杂志社、杭州市服装行业协会、浙江理工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校友办)、收藏家陈爱国先生共同承办。
我校党委副书记周文龙、杭州市下城区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金斌、杭州喜得宝集团董事长赵之毅、钱塘新区大创小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虞向群、杭州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徐策、浙江理工大学校友办主任陈艳、上海校友会会长邱夷平、杭州校友会会长叶文、浙江理工大学丝绸博物馆馆长葛建钢、《丝绸》杂志社社长李启正、收藏家陈爱国等领导嘉宾和50余位我校校友参加开幕式,活动由葛建钢馆长主持。

周文龙副书记对本次展览的顺利开幕表示祝贺,对支持本次活动的各家单位表示敬意,对参加开幕式的各位嘉宾和校友表示感谢。周文龙指出,在庆祝建党百年之机,在百年丝绸名校,举办百年织锦画展和百年丝绸技艺非遗展,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和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此次展览搭建的丝绸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平台,能够让广大校友和师生们更加了解丝绸的历史变迁,更加了解学校的特色历史,希望广大校友能够继续加大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杭州喜得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之毅介绍了中华老字号“喜得宝”的历史渊源,以及举办本次展览的目的和意义。收藏家陈爱国先生介绍了本次36幅珍贵织锦画展品的来源和历史价值。

喜得宝集团向我校进行了3项内容的捐赠:1997年7月1日出版的被誉为“丝绸之府第一报”的《浙江日报》珍藏版丝绸报,它记录了香港回归的重大历史时刻,是当时的重大题材和最新科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收藏价值;丝绸手绘非遗丝巾《和谐丝“鹿”》,采用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非遗技艺——“隔离茎+金银粉手绘”,“鹿”与“路”“禄”谐音,寓意“和谐社会”“幸福之路”,深入诠释了丝路精神,表达了老字号丝绸企业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捐赠的第3项内容是向我校捐赠100条文化创意丝巾。

展览开幕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与嘉宾一同参观了“东方艺术之花——中国百年织锦画精品展暨杭州丝绸传统练染印整技艺非遗展”。本场展览是我校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展览的第2场重要展览,对讲述“练染印整非遗技艺”的历史缘由和传承,展现中国织锦画的独到工艺和文化底蕴,以及见证时代发展为丝绸行业带来的新面貌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