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个项目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8个项目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还有7项获得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资助。
2008年,全年共获得国家基金项目2项、863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支撑项目1项、省重点项目1项、省基金项目1项。
目前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共有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项,杭州市及区、县科技项目和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
信息电子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迎难而上、奋勇开拓,不仅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浙江省信息类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科学发展:奋进跨越创新高
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在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信电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发展的目标,已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从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大力发展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工作思路。
学院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硕士点,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在数字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研究方向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在数字视频处理、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检测系统等研究方向上也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学院正在积极筹备新的学位点申报工作,多次邀请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座教授唐远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George Baciu等国际知名学者前来学院指导学科建设工作,目前学院已完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的材料准备工作。
此外,学院现有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除数字媒体技术外,其余4个本科专业全部列入浙江省高校本科第一批次招生。
以人为本:队伍建设强素质
信电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实施“以人为本、人才强院”战略,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努力构建一支结构科学、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师97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35%,具有博士、硕士等学历、学位的教师约占89%,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几乎全是博士、硕士;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点导师42人。学院还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为名誉院长,香港浸会大学唐远炎教授以及国家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冯登国教授为兼职教授。
一直以来,学院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多管齐下,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学院教学科研和教书育人的骨干。近年来,学院更是创新青年教师培养方式,为新引进的青年教师一一配备导师,强化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每年还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组织他们参加多媒体课件制作学习班,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艺术;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讨会,其中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采用定期报告会的形式,组织教师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科研的整体水平。2008年,学院晋升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助理研究员、实验师5人,引进博士1人、教授1人。目前有10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出国进修,1位青年教师通过培养获得博士学位。
优化环境:教学改革迈大步
在教学工作中,信电学院始终坚持把教学团队建设摆在首位,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老中青传帮带的方式,汇聚高层次人才,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增强学科发展的活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优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此,学院注重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完善管理育人功能,向学生公布各专业系主任、选课导师电话、邮箱的同时,要求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强化学院督导组作用,定期举办专题研讨,对教学质量、学风状况进行认真剖析和研讨,找准问题,积极整改,使教学过程的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学院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目前在研教学改革项目19项,结题5项。2008年出版了由学院教师担任副主编的浙江省重点教材有《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由学院教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电子学原理与应用》也将于2009年出版。
近年来,学院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实验教学向网络化管理、资源共享、开放实验、个性化实验的方向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电工电子综合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了150万省财政厅专项资金资助。为建设好这个项目,学院专门成立了建设小组,对建设方案充分酝酿,并请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的三位专家进行了方案论证。整个建设项目提前一年完成省财政资金检查,并通过省财政厅组织的绩效检查。
勇攀高峰:科研创新结硕果
信电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鼓励广大教师发挥优势,积极投入社会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稳步形成了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善合作、会攻关的科研队伍。
2008年以来,学院科技工作纵向有新突破,横向有新拓展,形势喜人,其中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2项,863项目1项,科技部重点支撑项目、省重点项目、省基金项目各1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共5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项目,与杭州市及区、县科技和企业合作项目等;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60篇,有10篇论文为SCI、EI检索或发表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发展也十分迅速,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科研项目的锻炼,逐渐成为科研工作的主力军。2008年,学院横向科研合同经费超过1000万,实际到款额630多万。
学院也十分重视学术交流,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与一些日本知名企业和浙江省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学院科技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成功邀请多位校外学者来访,其中有国际知名学者、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唐远炎教授,厦门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周昌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樊华等,并与香港理工大学的George Baciu教授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德才兼重:全面育人创新貌
信电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积极探索新时期青年学生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制定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加强党团建设工作,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夯实学生工作基础”的工作思路,围绕校院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校“支部建设创新奖”、“五四红旗团委”等。
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如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省一等奖一项、省二等奖二项、省三等奖二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在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三项、二等奖四项、三等奖三项。此外,学院获省新苗人才计划立项1项,科技创新活动计划立项2项。
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学院采取了各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指导教育,就各项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应办理的各项手续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多方面进行广泛宣传,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知识面,并鼓励毕业生参加校外各类专业资格认证培训,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院邀请一些企业老总与毕业生进行交流,并举办就业心理沙龙、模拟招聘会等引导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针对毕业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院提前准备,制定了具体的教育计划和管理规定,搜集了所有毕业生的最新联系方式,建立了供毕业生咨询的就业电子邮箱,并且经常深入学生寝室走访交流,了解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学院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各种渠道向毕业生提供有效信息岗位,邀请了IBM实训基地、土豆王、华为软件近40家单位来学院宣讲招聘,为毕业生实习、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三年以来,学院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基本保持在学校前列,2007年学院被评为校级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信电学院通过师生座谈交流、召开民主生活会等方式,发现学院在动力机制建设、人才引进、学风建设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为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学院将进一步贯彻“学校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坚持“育人为本”不动摇,增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改革意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为把学院建设成为质量更优、竞争力更强、特色更鲜明的一流教学研究型学院而努力奋斗。
展望未来,信电人踌躇满志、信心满怀。信电学院将坚持不懈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自觉地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使学院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学院也将在科学精神、思想、方法的指导下,以务实的态度,激发和支持广大师生在实践中创新、创业、创造,做到“求知求实提升内涵”,使学院在原有基础上与时俱进、再创新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