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到27日,由党委学工部组织、校心理健康协会学生骨干组成的“情商成长暑期志愿服务实践队”在乐清市和杭州市下城区分别开展了“春泥计划”情商教学活动和心理情景剧进社区活动。实践队的同学们克服高温酷暑的困难,不仅深入工厂、社区宣传情商幸福理念,参与情商成长志愿服务,更担任了由乐清文明办联合团市委、乐清日报社主办的“红色畅想 情系春泥”系列活动之“三科留守儿童暑期快乐营”的实践队成员,开展了文化课程辅导、情商课教学与情商调研、广场情商宣传、心理情景剧表演等活动,与留守儿童们分享情商魅力、感受幸福、学会感恩,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关心留守儿童幸福。
一样的课程,不一样的方式
7月5日开始,赴温州乐清的12名实践队成员作为“三科留守儿童暑期快乐营”的实践队成员,开始了为期21天的课程教学活动。他们为“三科暑期快乐营”带来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武术及情商成长团体辅导7门课程,运用大量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多姿多彩的活动课程、形式多样的互动体验及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等,给留守儿童们带去了一个充实、快乐而又不一样的暑假。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践队成员们白天上课、开展活动,晚上备课、做课件。他们充分结合协会的专业特色,精心设计准备了情商成长系列课程,对孩子们进行团体辅导,让他们在游戏中交流、分享,引导他们认识新朋友,学做一个自信快乐的人,也学会感恩。
在三科暑期快乐营里,实践队成员们开展了古典文化诵读活动,教孩子们诵读《弟子规》,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孩子;举办了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教会孩子们时刻不忘安全;进行了“党的90华诞”、“保护环境”、“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绘画比赛及“折一个信封”、“唱一首儿歌”、“猜一个谜语”等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在三科暑期快乐营活动结束时,实践队成员们精心准备了一台汇报文艺演出,和孩子们分享情商成长的快乐、分享幸福体验的简单。
体验情商魅力,我们共同努力
情商成长团体辅导课程是“三科留守儿童暑期快乐营”教学内容中的特色所在。“三科暑期快乐营”的第一堂课就是主题为“认识新朋友”的情商教育课。通过游戏的课程形式,让孩子们尽快熟悉新朋友,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情商。这样的系列课程共有六次,包括“做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做一个好的情绪管理员”、“做一个好伙伴”等主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情商调研是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利用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机会,实践队成员们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留守儿童的世界,发现了他们身上很多感人的故事和可贵品质。同时,实践队员们还在课余时间对孩子们做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情商状况。调查发现,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心、关爱,提升他们在情绪认知(他人、自己)、挫折耐受、人际交往、感受幸福等方面情商的有效方式是留守儿童父母更多地从情感上关心、关爱和理解孩子,做到经常交流。
情商公益宣传和普及也是本次实践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温州乐清的队员们,利用周末休息的时间,在各闹市区的广场开展了情商主题心理情景剧表演,没有话筒,没有灯光,但表演依然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同时,队员们还开展了横幅签名活动及情商测试,呼吁社会能够多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状况,关心留守儿童幸福,促进和帮助市民们对于情商的理解及了解自己的情商水平。杭州下城区的队员们也在精心准备后,于7月13日为天水社区的居民们带去了反映亲子沟通主题的精彩心理情景剧和情商宣传节目,在社区营造沟通、互信、和谐、幸福的氛围,受到居民一致好评。
情商成长,感想回味
实践的过程,与其说志愿服务给留守儿童带去了幸福和快乐,当孩子王教会孩子们快乐学习、幸福生活,进社区、进工厂表演心理情景剧、开展情商公益宣传的实践经历,更多地也带给队员们情商历练和提升。队员郦琳说:“这21天来的酸甜苦辣,留给我很多很多的体会,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喜爱与不舍,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感悟。这些感悟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是一种处理与平衡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以前的我所不足的。”
社区、工厂里有了“情商”的声音,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队员们也在改变、成长,彼此间的沟通与默契也在不断地积累。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这是实践队员们的共同感受,近距离接触社会,沟通、交流、服务的过程也是一堂宝贵的情商课。
此次党委学工部组织的情商成长社会实践,学生们共坚持了21天,队伍获得了乐清市春泥计划的突出贡献奖。本次实践活动还得到了浙江日报、浙江在线、乐清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日报、人民网等也做了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