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理工要闻 >> 正文

[新闻特写]继续教育学院:立足浙江 依托学校 服务社会 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发布时间:2012-02-07 作者与来源:继续教育学院  浏览次数:

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发展至今,已成为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为一体,集多功能、多层次、多方位于一身,为社会各阶层成员提供多种学习与教育的机会。2007年以来,我校继续教育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学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体师生员工齐心协力,使学院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和历史性突破。

学校主校区迁至下沙后,学院依托学校,立足浙江,开始走上在独立空间发展的道路。在办学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学院改变办学模式,大力拓展校外办学空间,截止到目前,学院共有30个函授站(教学点)。同时,积极转变办学形式,从以脱产为主转变为以夜大、函授为主,以校内办学为主转变为校外办学为主。目前,学院办学层次丰富,结构渐趋合理,办学规模急剧扩大,从2008年开始一直保持着万人规模,积极谱写了“做稳、做活、做大、做强”的科学发展蓝图,走出了一条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道路。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6人,其中校内正式编制的行政人员16人,劳务派遣的教辅33人,临时雇佣的退休人员9人,非全日制临时雇佣人员2人。在有限的人力情况下,五年来,学院共招收成教学生17302人、各类研修班、进修班、培训班以及自考班等6790余人,共毕业成教学生10605人。“十一五”以来,学院累计实现收入超过2亿元,净收入36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高度重视维稳,落实各项措施

学院清醒看到,在学院名下的成教学生已逾万人,稳定压力十分巨大。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头工作,也是学院的首要工作。五年来,学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工作思路、管理行为和举措等方面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全方位落实涉及稳定的各项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加强对校外函授站(教学点)的管理。五年来,学院对校外函授站(点)的管理力量不断加强,确定了由学院院长主抓校外函授站(点)的管理,同时,每年重点检查函授站(点)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对函授站(点)检查、督促的力度和频度,确保办学的规范性,保证学校声誉不受影响。

第二,加强自考工作领导。学院成立了两个自考分院,由两位学院院长兼任分院院长,并将自考工作的管理按条纳入学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同时,安排2位督导员进驻自考分院,较好发挥了学校对自考分院的监督作用。此外,注重自考分院的党团建设,在分院开设党课,共培训学员5781人,为自考工作培养了学生骨干、一批学生工作抓手,为进一步做好自考的稳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推进了自考分院的学风建设。

第三,继续做好校内外安全、稳定的常规工作。对于安全稳定工作,保持清醒头脑,认真摸底排查,排除隐患,落实教育主管部门有关特殊时期稳定的四条要求,确保稳定大局和学校提出的力争实现“四个不发生”(不发生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不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安全事故和校内交通事故,不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不发生“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成员滋事案(事)件)。

第四,严把招生宣传、咨询关。规范了招生咨询、内容,完善并从严媒体广告的审批程序;明确招生要求,制定招生宣传纪律,从源头杜绝不稳定因素;对招生人员培训并实地赴招生咨询点检查。特别是从去年以来,在学院及校外函授站(教学点)内万余学生中未出现群体性、突发性等影响学校声誉的重大、恶性事件,较好体现了“下沙高校学生出事,首先不在我校出现;我校学生出事,首先不在成教学院出现”的良好的稳定局面。

加强组织工作,抓好队伍建设

学院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求真务实、积极稳妥的工作作风,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管理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为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学院善于给政治素质好、业务过硬的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压担子,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五年来,根据学校和学院发展需要,学院内部选拔了一位副书记,增设了学院办公室、教务科、招生培训科并通过全校聘任,在学院内部选拔产生了办公室主任、教务科长招生培训科科站。同时,还为学校其它部门输送了一位副院长。

学院每年举办党校培训班2期、班团干部培训多期。五年来,累计培训学员3500余人次。从2007年至今已向社会输送毕业生党员近200人,发展教工党员1人,新成立2个学生党支部。学生中党员比例由2007年初的5.6%提高到目前的8.6%,教工党员比例为86.7%,这是学院各项工作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了全面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学院坚持利用教职工集中学习,党支部组织生活、班主任会、教师座谈会、工作研讨会等对教职工进行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和个别谈心,特别是近五年来连续组织了学院的论文研讨会和自考业务专题学习,使全体员工进一步提高理论修养,开阔了眼界,充实了头脑,理清了工作思路。

重视教学改革,做好培训项目

五年来,学院在教学方面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精心构筑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在本部学历教育考试方式中,推行“一页纸”考试改革试点,五年来,学院的考风得到明显好转。完善了校外教学点(站)统考工作,充分发挥统考方式在质量评价方面的保障作用。正式启动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校外函授站(教学点)与本部教务信息远程链接。2009年4月,经浙江省物价局、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价费〔2009〕111号文批准,开始实行学分制教学。通过考察,新增杭州长征业余学校、温州工业财经进修学校2个校外教学点。成人学历教育开设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法学、行政管理、英语、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40余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现有文一西路、北景园2个自考分院,30个校外函授站(教学点)。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开设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设计、动漫设计、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企业管理、金融、计算机信息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建筑经济管理、旅游管理等20余个本专科专业。2009年,开始实行学历教育衔接自考助学的教学方式。在相关专业学院积极支持下,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申报了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营销、时装表演与营销、纺织品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传播学等六个专业本专科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2010年,在2个自考分院全面推行了自考衔接成人教育的培养模式,五年来,自考学生的流失率明显下降。

2009年开始与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举办数控工艺员培训班,首届招收69名学员顺利结业。2009年3月,由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授牌,成为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基地。2010年服装设计与制作培训班被评为开发区职工素质教育“优秀培训项目”,2011年数控工艺员培训班被评为开发区职工素质教育“优秀培训项目”。2人被评为 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先进个人”,60余名学生分别获得“十佳知识型职工”、“十佳自强不息职工”、“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

注重育人工作,培养有用人才

学院学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维稳为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学校党政的指示精神及职能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在学院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围绕中心工作,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稳定育人为重点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管理与思想教育科学化水平,促进了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学院以加强学生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党建为龙头,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风建设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宿舍管理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分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为基础,提升学生工作品牌,精心组织了校园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校运会等活动。并积极探索特色工作,以情感教育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积极改革创新,共创美好未来

紧紧围绕“立足浙江、依托学校、服务社会”的办学定位,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高办学效益,扩大社会影响;发扬学校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探索学院新的办学体制机制;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大品牌专业建设力度;与企业和中职学校深度合作,优化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结构,拓展职业培训和社会服务范围,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学院知名度和美誉度;规范管理,夯实基础,学院综合办学实力稳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建成省内知名的继续教育学院。

“十二五”期间,逐步增加校外函授站(教学点)的数量,省内布点全面,省外有2~3个教学点(函授站)。到2015年,教学点(函授站)达到40个左右,办学规模保持在12000人左右,其中本科层次的人数近2000人。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继续做好自考助学工作,开发若干个高技能培训项目,并遴选若干个企业和中职类学校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各类培训项目与学历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机制,为学生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机制,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积极开发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学生以自学、面授加网络的函授教育新的学习模式。

学院将努力使我校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主动适应本省各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真正成为构建继续教育、实施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完美体现学校学术水平、学科建设和综合办学实力,争取在提高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继续取得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