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授予华东政法大学孙万怀教授为我校兼职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行政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沈满洪、人事处副处长孙芝凤以及学院近百名师生出席授聘仪式。聘任仪式由院长王健主持。
孙芝凤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孙万怀教授的基本情况。沈满洪代表学校为孙万怀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并为其佩戴校徽。孙万怀在答谢中表示,很荣幸受聘为理工兼职教授,以后会继续关注并支持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沈满洪在讲话中表示,法学学科在全国排名的快速提升为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希望孙万怀教授的加盟对学院的学科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仪式后,孙万怀作了题为“刑法解释慎对网络谣言”的报告。报告主要从争议展现的方式、信息虚假性的界定标准以及对“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理解等方面论证了主题。孙万怀还厘清了虚假信息与谣言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认定虚假信息的方式与方法。此外,孙万怀创设性地提出了“虚拟空间不是空间,网络空间秩序不属于公共秩序范畴”的理念,对我们认识虚拟空间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法学视角。
在随后的提问环节,针对同学提出的“刑法解释慎对网络谣言视阈下法治与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孙万怀一一耐心解答,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不失风趣,赢得了场下师生的阵阵掌声。
人物名片:
孙万怀,男,1968年8月出生,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现为华东政法大学《法学》杂志副主编,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刑法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金融检察专业委员会理事。上海市第5届“十大青年法学家”。
长期从事刑法学研究。参编教材《刑法学》获得上海市教材类一等奖。教学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华东政法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要成员。
华东政法大学乃至上海市唯一连续三年被中国法学创新网评为中国法学“高产学者”。近5年来,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法律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多篇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转载。出版独著3部、合著若干部。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检察权的规范运作与人权保障》一书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奖”一等奖。《论国家刑权力》一书获得上海市法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新中国成立60年刑事政策精神演进的特征》一文获得中国法学会全国优秀刑法论文一等奖。在国内最早发表了从刑法学角度探究恐怖主义犯罪和最早研究研究知识产权犯罪基础理论的文章,被作为刑法学在该领域研究开始的标志。近三年来,有两篇文章被《中外法学》认定为现阶段刑法研究的主要理论成果。曾为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韩国安山1大学教授。曾翻译《尼日利亚刑法典》。兼任澳门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为澳门《金融创新》杂志荣誉编委。华东政法大学中日金融刑法论坛的发起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