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浙江日报》、央广网报道了我校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朱晓军教授作品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原文如下:
《快递中国》出版 讲述创新活力
本报讯 (通讯员 黄慧仙 记者 李月红) 4月26日,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市文联主办,我省作家朱晓军、杨丽萍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快递中国》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与会专家认为,在作为中国电商之都的浙江杭州,快递业与浙江创造密不可分。
《快递中国》2015年入选省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和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016年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与重庆出版社联合推出。它以中通快递的创立、发展为主线,围绕桐庐县歌舞乡农民聂腾飞、陈德军、赖梅松等人呼亲唤友走出深山,在城市创建快递公司的故事展开。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朱晓军说,为了完成这本书,他和杨丽萍对快递行业进行了从上到下的采访,整理的笔记就有100多万字。杭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艾伟说,以前每个城市都有一部反映自己的作品,像《温州一家人》等,但杭州一直没有,现在,《快递中国》这部书可以说是一部能够局部反映杭州的作品了,“它反映的是一种新经济,是杭州的创新活力。”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rb.zjol.com.cn/html/2017-04/27/content_3049462.htm?div=-1
央广网:解读浙江故事与浙江精神:长篇报告文学《快递中国》研讨会举行
央广网杭州4月27日消息(记者 傅炜如)26日下午,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和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快递中国》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座谈会上,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应雪林公布了《快递中国》刚刚荣获“第六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的好消息,他表示,本书很好地弘扬了浙江精神,除了温州、义务商人外,杭州桐庐有一批农民艰苦创新创业,实现着“农民梦”。“快递”的主题更是与杭州产业转型升级、互联网经济以及电子商务之都有着密切联系。
《快递中国》由朱晓军、杨丽萍二人创作。除了报告文学家的身份,朱晓军还是杭州市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他认为报告文学就是“发时代之先声”:“在世界大背景下展现中国,然后在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展现浙江。”
本部作品主要围绕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浙江省桐庐县歌舞乡的农民聂腾飞、陈德军、赖梅松以及横村镇的农民喻渭蛟,呼亲唤友走出深山,在城市创建快递公司的故事展开。这群在世人眼里无知识、无人脉、无创业资金、没有竞争力的山里人,以农民特有的文化和乡情、友情、亲情为战略资源,以其特有的智慧、勤劳、勇敢和坚韧为杠杆,创造了“互联网+快递”的运营模式,为虚拟互联网搭建了在现实生活着落的跑道,也为他们的家乡——浙江桐庐赢得了“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的美誉。
朱晓军、杨丽萍以报告文学作家的敏锐目光捕捉到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历时三年采访与创作,先后采访了中通董事长赖梅松、申通董事长陈德军、圆通董事长喻渭蛟和韵达的副董事长陈立英,以及上海、北京、浙江等十几个省市近百名快递人。作品以文化与文学的视角对浙江故事、浙江模式、浙江精神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创作严谨,具有强烈的带入性,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曾对《快递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该作品从题材到表现形式都值得称好,不仅体现了中国农民的梦,也是浙江创业的典型,是浙江精神的体现。《风云人物报》总编辑郝新也建议每一个创业者、每一个立志做出一番事业的人都应该读一读。
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陈改玲表示:“《快递中国》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当代真实的中国,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作者试图探讨中国传统农民文化与浙商精神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作家与时代的紧密联系。”
据悉,这部作品2015年入选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项目和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015年10月在《北京文学》首发,荣获北京文学(2014——2016)年度奖。出版后社会反响强烈,《新民晚报》、美国《星岛日报》等报纸长篇连载,《小说林》等报刊节选。台湾秀威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中文繁字体版,并在台北国际书展展出。
新闻来源网址:http://zj.cnr.cn/hzbb/20170427/t20170427_5237282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