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浙江教育报》刊发我校党委书记吴锋民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署名文章

发布时间:2015-01-26 作者与来源:浙江教育报  浏览次数:

2月13日,浙江教育报刊发了我校党委书记吴锋民署名文章《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把握“三个力”》,他就如何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扎实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刊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原文如下: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把握“三个力”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吴锋民

学习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党委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新常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主动作为,全面落实。

一、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中央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暗流涌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是未来社会的精英,赢得青年就赢得未来。高校作为知识密集、人才会聚的高地,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大学强则国强,大学兴则国兴,大学萎靡则国萎靡”。在高校不断加深和扩大对外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西方加紧对高校的价值观渗透、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年师生的争夺,高校已成为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最前沿,成为抵御和防范敌对势力渗透的重要阵地,成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和斗争的重要战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具有根本性和战略性意义。高校只有及时主动地占领宣传思想工作的制高点,凝心聚力塑造强大的民族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才能在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形势时牢牢掌握主动权、话语权、控制权和领导权。

二、深入学习,准确把握中央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精神实质

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思想上、意识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重大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问题上必须态度鲜明,绝不给违反宪法和法律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平台和空间,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大学的根本使命,宣传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引导青年学生增强遵规守法、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意识,激发务实淳朴、守正创新、勤勉好学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精心组织,切实把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落到实处

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深入学习和细致调研,下一步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学校美誉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践行以培养模范公民为核心的育人理念,把握主基调、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为我校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具体在提升“三个力”上下功夫:

一是着力增强意识形态引领力。紧紧抓住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会、培训和理论研讨,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切实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强化政治责任,切实增强政治意识、阵地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完善和落实意识形态研判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思想动态。持续抓好强基固本的灵魂工作,广泛开展培养“模范公民”实践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严格把好审批关,切实加强对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和西方原版教材的管理和使用,引导广大教师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积极推进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努力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创造条件。认真落实“百校联百镇”工作,加强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国情省情校情教育、与大学生身边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二是着力增强校园共识凝聚力。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进一步完善文化校园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大力加强文化校园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目标认同,继续深化理工精神的凝练与校史校情的宣传教育,大力发展“校友情系母校、母校关怀校友、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校友文化,探索面向全体师生经常性的校史校情教育机制。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挖掘和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宣讲团”的榜样示范作用,切实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探索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增强人文关怀,畅通谏言渠道,搭建发展平台,进一步推进青年教师发展促进会的建设,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和发展。

三是着力增强学校形象塑造力。整合资源,积极发挥社会媒体、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等优势力量,全方位报道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成就,多角度宣传立德树人的先进典型,切实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学校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支持。敢于发声,有效发声,妥善做好学校重大部署、社会敏感问题及各类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坚定不移地用正面的宣传报道与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管建结合、善管善用,加强学校主题网站和学校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建设和管理,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发挥校园网络文化对社会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真正把网络办成提高效率的平台、思想教育的平台、为师生服务的平台。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zjjyb.cn/jyb/zhxw/9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