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钱江晚报》报道青年作家刘同来我校举办讲座

发布时间:2016-04-25 作者与来源:钱江晚报  浏览次数:

4月27日,《钱江晚报》报道了青年作家刘同来我校举办讲座,与大学生畅聊青春的感动与迷茫。

原文如下:

刘同带着其作品改编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来到浙江理工大学

与大学生们畅聊青春的感动与迷茫

想做自己喜欢的事

除了勇气

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本报记者 林晓莹 通讯员:史量才学生记者中心 黄雅馨 刘小娟

米白色的长款风衣,白色的球鞋,谈吐中透露着独特的幽默,青年作家刘同带着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主创人员来到浙江理工大学,与大学生们畅聊青春的感动与迷茫。

刘同的这本书记录了他十年青春里的心路历程。80后的他,可谓事业有成、年少多金,一个标准的高富帅,粉丝称他为“班长”。

用青春的人刻画青春的故事,拍出不一样的青春片

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这几天在全国公映。

电影才上映了四分钟,豆瓣就评出了5分,我还笑说满分是不是5分。我上网一看,妈呀!好多人打了一分,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看都没看就打一分。”一上台,刘同就与大家分享着他的无奈与委屈,“令人开心的是,经过了一天的公映后,豆瓣评分终于给到了6.1分,我们慢慢得在往上涨了。”

近两年的国产青春片出了不少, “我们想用自己一点一点的努力,去拍出让大家认可的不一样的青春片,让大家对中国青春电影有信心。”刘同谈到越来越多的人对青春电影产生抵触心理时说。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刘同反复推敲台词,为了不跳戏而大胆起用平均年龄不到二十岁的新人演员。并要求所有演员整个拍摄期间必须一起生活,以培养出像《老友记》中那样自然的状态。

“不要狗血的剧情,用正青春的人刻画青春的故事,用最自然的面孔去面对青春的欢喜与狰狞,用最真实的镜头拍最自然的青春。”刘同说,这些都是在巨大的压力下,主创们所能做出的最大努力。

看得出刘同对他的新电影充满了信心和对大家的期待。他还说了一句特别让现场人鼓掌的话:“如果电影上映后,你们真的觉得《谁的青春不迷茫》不好看,你们可以放肆地骂我,但千万不要骂青春片,因为它的不好看是由于我们的能力不够,

跟青春片不好一点关系都没有。”

趁年轻喜欢就去做,除了勇气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交流环节,现场的大学生们热情满满,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想向和刘同分享自己的青春往事或正在进行着的青春。有学生一开始就问“追星在青春里应不应该有”。

“当年我因为非常喜欢作家刘墉,为了在刘墉的签售会上多看他几眼,买了七本刘墉的书,排了七次队,而排一次队接近两个小时,直到所有人走完只剩下我,我怀里还抱着三本书。”刘同调侃自己说,“我嘿嘿冲他一笑:‘刘墉老师我又来了’”。

人总在年轻的时候,会为喜欢的人做一些别人眼中看似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刘同认真地说:“我觉得追星不是一件坏事,但作为大学生,我不提倡你给喜欢的明星买礼物,同时不要去幻想你要去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我以前是个很没有勇气的人,从来不敢去尝试。但是我看了你的书,开始尝试一个人,学会鼓起勇气试着自己成长。去年学校有你公司的招聘,那时我才大二,没有鼓起勇气去尝试。但是今年我大三了,我想要迈出第一步,想要鼓起勇气去招聘会应聘。”坐在最后一排的女孩和大家分享着她从刘同的故事中得到的激励。

听完女孩的故事,刘同鼓励所有有梦想但是不敢尝试的年轻人:“你喜欢就去做,趁着年轻。但是除了勇气,还要事前的投入。”

刘同说有媒体曾经问他写的鸡汤文真的有意义吗,他当时回应从没想过自己的文字能去感染到别人,“比如这本《谁的青春不迷茫》是我二十多岁时写的日记,里面都是自己的故事,最后能够发表出来,也是希望大家从我的青春故事中找到自己的青春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