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青年时报》报道我校学生的优秀设计作品

发布时间:2016-06-16 作者与来源:青年时报  浏览次数:

2月15日,《青年时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我校学生在工业设计省赛上的优秀设计作品。

原文如下:

有一种创意叫作想让生活更方便

下沙有群大学生的“瞎折腾”你觉得赞吗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你会怎么办?是骂骂咧咧地抱怨,还是挖空心思地改变想法?在下沙,有群大学生他们的选择就是对生活中麻烦的事情进行“动刀动枪动真格”的大改变。然后,想办法变成实物。

这样的折腾,在这群学生看来,过程很痛苦,但是结局却很美好。因为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小小改变,它们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对于这样的创意精神,你愿意为他们点赞吗?

□时报记者 张晶 图片由学校提供

A 自带晾衣功能的行李箱

作品:DRY-LUGGAGE 移动晾衣箱设计

刚刚结束探亲、旅游的你,肯定是与行李箱有过亲密接触。对于手中的行李箱,可否满意?尤其是去外地旅游的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行李箱成为晾衣功能的话,是不是会更好?

浙江理工大学的郑挺,就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由于还是学生,每次的旅行费用并不多,选择的旅馆大多是干净便宜型的。“不过,这些旅馆有个最大问题就是当天洗净的小件衣物无处可挂。”

虽然网上有很多旅行达人分享的用现成物品转换为晾衣杆的创意,可是,郑挺在试后总还是觉得不够方便。于是,他不怕麻烦地绞尽脑汁想办法改变。之前,记者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图片:将行李箱放置在桌面上,拉杆拉出充当晾衣杆的图片。郑挺说,他也看见过,而且还试用过,发现不牢靠的原因是衣服一挂在行李杆上,改变了箱体的平衡感,使得箱子倾斜无法成为晾衣杆。基于此,他反复思考想到了要想行李箱拉杆成为晾衣架,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行李箱拉杆结构,使之受力后能够与箱体达成平衡。

为此,郑挺在设计的时候,将行李箱的拉杆改装成可以抽拉的固定式。“现在的箱子拉杆一般都是二截或三截的,我的设计是将其中一截改装,使它可以抽拉后形成一个直角,成为稳稳的晾衣杆。”这个想法是来自于魔蛇玩具的扭曲,为了让晾衣杆的功能在行李箱拖行时不受“干扰”,拉杆按钮处还有专门的抽拉设计。

考虑到拉杆的自重以及在晾晒衣物时与箱体的平衡度,郑挺在设计的时候也特意在成为晾衣杆的拉杆上进行了一番设计。“不是将衣架直接挂在杆子上,而是在行李杆内侧装了如一角硬币大小却略厚的吸铁石。这样的话吸力更强。由于拉杆长度受限,现在只设计了晾3个衣架。一般出去玩的时候,晾晾小件物品差不多够用了。”当然,考虑到部分旅馆可能没有衣架,在他的设计中也将衣架都考虑进去了。“不用的时候就架在箱体上,可以让行李箱看上去更酷炫。”

郑挺向记者透露,最近看到很多人出行时往往一个行李箱不够用,手上还会带着其他的行李袋或纸箱。“我正在想,怎么样可以将这些手上的行李袋与纸箱与行李箱结合,让大家的手真正‘解放’。”

B 随时可以加热的中药包

作品:易加热中药包装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让大家重新开始重视中医,但相比于西药,喝中药的确麻烦。

“即使是医院里煎好的中药包,喝之前也是需要加热的。我每次喝都要先拿个碗把药包热好,再把药倒出来喝,很费时间。有的时候没撕好,药还会溅出……”浙江理工大学学生王义超是个“中药药罐”,受同寝室广东室友的影响,平时喜欢喝中药养生。每次喝中药都觉得不方便,平时最多见的就是药袋撕口难撕溅出来,以及每次吃之前的加热。

从自己经历喝中药的痛点出发,王义超与同学就想到并制作出了这个双层结构的包装。外包装是一个防水的牛皮纸,纸袋上的撕口是马头坡的形状。当需要加热中药时,人们只要撕开右边的一个口,往袋中灌注热水,放置一分钟便可加热至适合饮用的温度。为了安全起见,这个一分钟是以80℃热水温度为标准计算的。加热后,只要撕开另一个口就可以直接饮用,“撕口小,空气会往下走,就不容易溅出来了。”这样一来,即使是忙碌的上班族,也能像喝酸奶一样随时喝中药了。

好的设计普及市场才能更好地彰显其价值。王义超说,他们自己去印制了一部分尝试,效果还不错。“我们也了解过,如果这种双层结构包装袋大量生产,成本大约是一两毛。”

C随时能喝到热乎乎的龙井茶

作品:自加热龙井茶

想喝龙井茶,必须得有热水,出门在外没有热水想尝到它有些不可能。

“我就是想让不可能变成可能。”浙江理工大学李灏明的“倔强劲”一发,真的能让我们随时随刻随地喝到龙井茶。“灵感来源很简单,市面上有那么多茶饮料,为什么就不能让一定要趁热喝的龙井茶也能像饮料一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呢?”

李灏明设计的自加热龙井茶的杯子,从外观看与星巴克的咖啡杯很相似。不过,杯缘口多了一个左右拨动的按钮。“这个就是我设置的加热‘秘密武器’,靠拨动启动加热功能。”

原来,这个看似普通的杯子也是双结构套杯。真正的加热“玄机”在两个杯子中间——底部有石灰。当杯缘口的按钮拨动时,按钮内的针会戳破发热包。“发热包内的水流出来与底部的石灰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饮用杯中的饮用水靠着这股热量来加热。”李灏明说,经过实验测算,约7分钟后水温可达86摄氏度,正是泡龙井茶所需要的温度,这个时候可以将茶叶包撕开放入杯中。而且在接下去的20分钟内,水温都可以持续在80摄氏度之内。“由于内侧杯子的水容量约100毫升,差不多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喝完。”

李灏明说,这个作品的精华就在于石灰的材料与用量,他是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反复实验才配成理想效果的。不料,在制作样品的时候,工厂的工人曾问过他,怎么样将两个杯子中间的“玄机”发挥作用且“误伤”率降低达到饮用安全,为此,他又与工人们潜心研究,最后通过U槽做到了高安全系数。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16-02/15/content_5704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