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浙江新闻、小时新闻报道艺设学院大学生携手“乡伴”走进南浔练市,为旧茧舍、旧粮仓开发提供创意。
原文如下:
浙江新闻:浙理工大学生携手“乡伴”走进南浔练市,为旧茧舍、旧粮仓开发提供创意
近期,乡伴文旅集团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桐乡河山画圣浜理想村双创中心开园仪式上达成合作,双方将依托校企合作、强强联手,培养乡村振兴专项设计人才。

乡伴文旅和浙江理工大学生合影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5月15日,由乡伴文旅集团与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主办的首期“文旅创意工坊‘D+C计划’”落地实践活动正式开展,来自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工业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系、数字媒体艺术系、美术系的40余位师生代表,走进了南浔区练市镇的练市粮仓(布谷里)及旧茧舍改造项目进行考察研讨。

活动主要体现“Design+Creativity(设计+创意)”概念,面向设计、文创等与乡村工作相关的院系学科,鼓励新青年进入乡村、真题真做、共建乡村。
“这里应该是茧舍的收茧间,这些叠起来的竹筐以前就是用来收放蚕茧,然后集中送去烘茧。看来,茧舍建筑的对称和长方状的布局真的非常适合一道道工序的进行。”在走访过程中,活动对接人、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高宁对练市的鱼米蚕桑传统称赞有加。
此次,高宁还特别邀请本校包德福、李涛、刘清圆、赵越、穆琛等各院系博士参与活动。在一天的调研时间内,浙理工的师生代表探访了粮仓街区的小城书房、粮仓街区等区域,并深入粮仓街区对面的旧茧舍,勘探了已废弃的廊厅、长厅、旧员工宿舍等设施,并围绕练市旧建筑改造、鱼米蚕桑文化的再开发、文创商品的创新设计等话题展开了探讨。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当前浙江省乡村工作对于设计、规划、资本、运营的诉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人才则供不应求,更多乡建企业团队亟待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另一方面,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两进两回”工作,重视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省内高校也在谋求与乡村、乡建团队的合作,创造青年实践的目的地和新课题。
长期以来,乡伴文旅始终致力于中国乡村振兴事业,并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吸引、青年返乡的引导工作。考察中,乡伴文旅浙江公司总经理董天姝受邀为来访师生介绍了乡伴的相关情况。“我们期待加强乡伴与全国高校、在校青年的合作,从文创商品开发、乡村规划设计、业态运营管理等方面,引导大学生进入乡镇创业乐业,形成校企人才输送、经验互输和智库搭建。”

今年年初,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人民政府与乡伴文旅集团浙江公司达成项目合作协议。结合本地资源,乡伴文旅将作为练市镇全域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实施全过程解决方案提供者,以总体统筹和策划为导向,聚焦乡村文旅产品研发及商业模式创新,全面推进练市镇文旅产品转型升级,形成练市镇独特的IP。
练市镇位于湖州南浔区南部,京杭大运河的古道支流穿城而过,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此次浙理工师生考察的练市镇茧站与练市镇粮仓文化街区不仅是浙江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遗珍,也是练市蚕桑文化、农耕文化、水乡文化的重要载体。该片区总面积超30000平米,当前闲置空间较大,文旅接待性相对薄弱。

董天姝认为,近年来部分巨型城市、中心城市倚靠庞大的生产、生活、教育、医疗、福利政策等要素,在发展层面光芒四射;而一些小型城镇则成为支撑核心城市发展的支柱,为城市长期供给人才等资源。“当前部分小镇其实也和乡村类似,面临人才短缺、项目相对缺乏曝光度等问题,因此乡伴提出在浙江构建一种‘城镇乡’三维相对均衡的发展体系或模式,以乡村为自然和传统民俗文化的观光点,以小镇打造交通和服务的接驳线,以大城市为人才和资本库,使得三者各自发挥优势、形成人才、资源、资本互输,最终以项目入手,推动乡镇重新聚集人气、走入共同富裕。”

以练市镇为例,后期乡伴文旅将结合练市镇蚕茧养殖文化,在镇区内的茧站及粮仓文化街区打造文旅项目——这些项目后期也将成为练市迎接全省乃至长三角游客的重要接驳站;同时,为了引导更多大学生作为人才进驻浙江乡镇,此后乡伴文旅与浙理工还将继续以练市等项目为目的地,进一步扩大实践的深度和范围,并且预期吸引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旅游管理、商业运营等领域的更多大学生加入该项目实践。
新闻来源网址: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6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