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校社科联响应政府号召,及时向全校社科学者发出倡议,征集疫情防控相关对策建议,充分发挥社科界专家学者的显著优势,以“智”“笔”为援,积极为疫情防控工作建言献策,并运用专业知识,当好政府“智囊团”,为我省疫情防控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我校科研工作者已向政府部门、学术期刊、主流媒体等提交研究成果近20篇,收到省领导批示3件。
长期游走于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浙理社科学者们,一方面体察社会冷暖,感知现实诉求,围绕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传播、治理等领域引发的新现象、新问题,从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专业角度,提出为企业和社会纾难救困,雪中送炭的“硬核方案”。另一方面,调整观察角度,洞察疫情背后可能出现的发展机遇,未雨绸缪,转“危”为机,为下一阶段优化经济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该文刊登在《浙江社科要报》2020年第47期,获省领导批示。分析了当前我省动物防疫法律保障存在的不足和短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二、制定《浙江省伴侣动物保护和管理条例》,禁止伴侣目的之外的犬猫交易;
三、贯彻公共卫生安全理念,将动物福利纳入实验动物立法宗旨;四是改革动物防疫法执行体制,实现独立、高效的动物防疫法执法目标。
建议省政府出台政策,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食野生动物
从立法技术上,建议出台《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结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上位决定和深圳市的做法,将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单列,具体表述为:
一、全面禁止食用国家和本省重点保护的陆生、水生野生动物和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二、禁止食用伴侣动物(犬、猫)和实验动物及其制品。
洪艳(浙理工建工学院副教授) 王晓蓬(浙理工科研院副研究员) 蒋元星
民宿行业是我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金名片,但本次疫情使服务业全线停滞。近日更有知名媒体剑指民宿行业被疫情直接清零,掀起行业轩然震荡。基于上述原因,对我省民宿行业回归高质量发展正轨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出台扶持措施,重振行业信心。面向游客,降低成本和风险,面向民宿,解决经营难题;
二、地方提升接待能力,助力行业发展。对内改善旅游环境,对外加强推广宣传;
三、民宿探索自救模式,升级配套设施,调整经营模式。
在当前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中,我省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实现健康型创新发展这一发展理念带来机遇,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当前在健康型创新发展这一全新赛道上的对策建议:
二、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产品互联网化到产业互联网化;
三、制定实施“健康创新”政策,助力企业“脱虚向实”和跨界发展;
四、提升社会信任水平,重塑制度信任和人际信任结合的公众心理健康状态。
1月31日,国际卫生组织(WHO)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使得新冠疫情对外向型经济的影响倍受关注。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疫情对浙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值得重点关注与分析:
一、新冠疫情对跨境电商出口具有短期负面影响,以及长期的“反弹”与“断链”双重影响;对跨境电商进口具有长、短期的综合影响;
二、疫情加速了社会经济数字化进程,使得浙江产业经济在劳动力、能源等方面的“短板”更加突出并加剧了企业间优胜劣汰;同时,浙江在近年来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政策的落实与新政策发生协力效应;
三、贯通国际供应链,协力疫情期间物资保障,加大出口企业的信息化,以跨境电商的形式来发展稳定的外贸关系,建立跨境电商产业的线上合作体系。同时推进为产业集群配置服务集群、深化跨境电商综试区的改革试点。
鉴于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合约中的作用,在公共赈灾系统中引入区块链技术,构建以联盟链为核心的区块链智能合约系统实现赈灾资金和物资的高效与透明化运作,是有效推进疫情救灾工作,完善疫情赈灾高质量实施机制的重要保障,具体建议如下:
一、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赈灾智能系统,提升赈灾资金流与物流的透明度和运作效率;
二、赈灾财物实现分布式记账功能,同时实现了赈灾数据的实时性、公开性和安全性。利用区块链的公证防伪溯源特性确保赈灾财物的安全性,使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记账构成赈灾智能合约系统的核心;
三、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赈灾智能合约系统可以进一步扩展至赈灾智能供应链系统;
四、赈灾资金以电子货币形式实现区块链系统内的价值传递。
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政府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不仅需要打通横向部门之间存在的一些“信息孤岛”,也需要贯通省、市、县之间存在的一些“信息烟囱”。针对市县层面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症结和瓶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该文刊登在新华社出版的浙江《高管信息》2020年第9期,获省领导批示。分析了当前全省“口罩荒”总体形势预判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口罩荒”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矛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综合此次疫情防控及国内外应对公共卫生安全的经验,立足长远,建议在我省新增、新建一所集中收治、隔离烈性传染病为主要目标的专科医院:
一、集中收治和隔离是保护公共卫生安全,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烈性传染病大面积传染扩散的重要经验及举措;
二、集中收治和隔离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奋力推进新时代“两个高水平”建设的需要;
三、集中收治和隔离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建立现代化的疫情防控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需要。
随着疫情缓解和复工返岗加快,社会经济压力将逐渐释放,但疫情对群众在生活习惯、消费行为、社交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却持续存在。基于上述原因,提出尽快调配城乡资源要素、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绿色健康活动,高效推进我省城乡互动的建议:
一、有计划地人流分配,组织引导市民活动扩展到乡村;
二、有计划地产业融合,实现城乡生产生活景观一体化;
三、有计划的心理助推,引入空间匹配的活动实现城乡认同。
从公共卫生、公共管理、流行病学等多个领域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存在的漏洞所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是针对因存在粪口传播、医疗废弃物传播病毒风险情况,而提出要密切检测和监控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等区域出现的口水、呕吐物、粪便、垃圾、医疗废弃物,加强有效处理和防范措施,避免引发次生灾害等。
从本次疫情的初期管控来看,武汉乃至湖北省均未在疫情发生早期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足够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并未获得质的提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规范和制度顶层设计有待加强,对我们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针对预警措施的滞后,初期重视不够,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问题,建议减少审核中间环节,建设疾控监控专业网络平台等;
二、针对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和物资调度混乱的问题,建议建设区县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应急物资突击生产体系,同时完善应急物资调配制度;
五、加强疫病防控研究,建议自然基金设立流行病专项,加强野生动物筛查和病毒监控。此外,建议加强电商平台的监管。
卫生安全导向的老年友好型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优化策略
疫情的爆发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这类空间场所的卫生安全问题。基于建设老年友好型环境的原则,从保障卫生安全角度出发,提出了关于农村传统公共文化空间优化的三条策略:
一、室内公共文化空间应尽可能多地进行卫生设施升级;
二、户外公共文化空间应抑制或隔绝场所内外潜在的病毒源头;
社区更是城市直面灾害的最小单元,也是居民在灾害中的避风港湾。在社区建设中不断培育居民的自组织能力,是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有效手段。分析健康社区的建设体系,为我国的健康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对策:
三、注重灾害教育学习,提高社区认同感,是自组织力培育的精神支持。
杭州舆情研究中心基于自建的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对微博、头条和贴吧等网络版块的内容+评论进行了持续监测,汇总了近两个月浙江省内各地对防控工作提出的意见和看法,并据此提出了疫情过后社会治理的对策建议,以及中长期范围内我省危机管理工作的建设思路:
一、增设社区多级反馈机制,加快技术升级更新频率,加大企业复工减免力度;
二、加强应急管理,建立防疫、防灾害、防暴恐救援物资储备及应急供应机制;
三、建立畅通的社会发声机制,鼓励舆论监督,建立“吹哨人”识别机制;完善谣言/流言管理机制;打造社会情感疏通渠道。
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研究表明,在危机爆发时,民众对信息的需求量会大幅增长,政府疫情信息的发布和对舆论的引导将直接影响到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并影响未来的危机应对。
一、对政府网络疫情发布效果及浙江样本情况分析表明:浙江民众对疫情信息的关注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地方政府疫情信息发布的及时性、透明度、信任度评价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浙江在政策行为效应上的得分略较低全国平均水平;
二、提高政府危机信息治理能力,建议建立更加完善的政府网络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加深政府网络信息平台与个人信息网络的嵌入度,从他者约束和自我内化入手提高政策行为效应。
武汉在应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不足。为打赢这场“战役”提供借鉴和支撑。有必要回顾、梳理、反思近阶段各地应对疫情的举措和机制,寻找更适切的措施和策略:
一、发挥全媒体优势,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形成健康的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