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学习强国】、《钱江晚报》小时新闻app报道了我校针对留学生的各项防疫工作。
原文如下:
学习强国:“中国,我们与您在一起!” 来华留学生点赞浙理工防疫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不仅牵动着国人的心,也牵动着来华留学生的心。疫情发生期间,在浙江理工大学,有近300名留学生选择留在学校,为中国加油,与中国人民共克时艰。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把留学生疫情防控措施做实做细,在自己的战“疫”岗位上,涌现了一批暖心的故事。
“我意识到了真正的中国力量”
唐曦兰
来自俄罗斯的唐曦兰是浙江理工大学2017级艺术与设计学院留学研究生。过年这些天,原本打算随同学去金华浦江过年的她改变计划,待在学校的留学生宿舍。让她感动的是,学校的防护工作做得很好,还有学校的工作人员及时给买不到口罩的留学生送口罩。政府和学校发布的消息很明确,防治工作也都在展开,她感觉也没有什么太担心的,每个人注意防护,一定能过去的。
随着疫情防控等级的升级,喜欢写诗的她用一首首新创作的中文诗歌为中国祈福,并表达对疫情中一线医护人员的崇敬。她在《武汉人民,我与你们同在》这首诗中写道:“我曾去过美丽的武汉,登上黄鹤楼眺望前世的风景。我想告诉所有的武汉人,我异国的心与你们同行!”在《中国最美丽的女人》一诗中她写道:“中国最美丽的女人,正奋战在危险的一线挽救生命……她们减掉了头发,唤起了所有人对更幸福未来的期望。”
唐曦兰用文字表达对中国人民的祝福

正如唐曦兰作品中所传递出的情感和态度,她透过各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消息看到的是“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韧不拔、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时的团结”。“尽管我在中国生活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我已把中国当作我的第二故乡。中国的疫情应对让我感觉到中国是一个有力量的国家,也让我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十分钦佩。”唐曦兰说。
“在中国留学,我感到很温暖”
来华留学生办公室的同事们笑称:“总能在凌晨2点,看到同事1点发朋友圈。”留学生工作有时差,全天候工作成为常态。浙江理工大学来华留学生办公室主任郑剑俊为帮助同学解决签证问题,在家里一边照顾生病的孩子,一边做好线上摸排,一边咨询出入境最新政策并帮助学生第一时间联系出入境办理签证。
乍得学生祖丽原打算1月26日回国,因航班取消只能滞留于学校。该生来华学习签证即将到期,浙江理工大学留学生办公室施润老师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钱塘新区出入境管理大队,为该生开通绿色通道。由于近期公共交通暂停,学生无法自行前往出入境管理大队。施老师专程从萧山家中驱车赶到学校,亲自陪同学生到出入境窗口办理签证延期手续。
学生因为签证有效期一直担惊受怕,顺利延期后终于松了一口气。“非常感谢学校和出入境部门的帮助,我已经快毕业了,没想到遇到这么严重的病毒,让我回不了国。很感谢中国政府,让我可以继续在中国停留,避免签证到期非法居留的处罚。我觉得在中国留学很温暖,我也相信中国一定可以战胜病毒的。”
工作人员协助留学生办理签证

“这些天,我很担心和害怕,幸好有老师们的陪伴”
留学生SALEM KONGOLO MUSENGAY从年前开始就有肠胃不舒服的症状,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他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恰好当时浙江理工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的王玲炜老师在学校值班,“我当时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王老师问了我最近去过哪里,有什么症状,指导我怎么测量体温。”由于学生主要症状为胃疼,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王老师让学生在宿舍自我隔离观察,并每天询问状况。在王老师的多次心理辅导下,学生精神也逐渐好转。
学校做好留学生信息报送、心理疏导等工作

为了应对留学生的这种心理焦虑,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领导季晓芬、陈敏之召集留学生办公室在第一时间编印了“中英文双语版”疫情防控指导手册,转发给全院师生;留学生办公室联合校医院开设留学生网上诊室,联合党委学工部开通了留学生网上心理咨询中心,留办老师配合专业医师和咨询师提供中、英、俄三国语言的视频在线咨询;学校留学生办公室公众号还应对当前疫情,翻译发布了英文版的心理建设,帮助留学生安抚不安的情绪。
一句简单的防护提醒,一个需要时递出的口罩,一份及时的出行指南……像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在浙理工,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感受着相同的温暖,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同频共振,凝聚中国力量!
新闻来源网址: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ource=share&art_id=97416550634084642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97416550634084642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小时新闻:浙理工辅导员助留学生回家,照顾隔离在宿舍的外国学生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郑琳通讯员 王玲炜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步升级,浙江理工大学的留学生辅导员们已经连轴转了不知多少天。从过年前起,全校17名留管干部、3名留学生辅导员在自己的战“疫”岗位上,涌现了一批暖心的故事。

老师们助留学生回家
来自刚果的留学生KABULO KISIMBA DORCAS好不容易订到了回国的机票,但快要出发时才发现自己的护照还在钱塘新区出入境管理大队办理签证延期,没有护照就回不了家。在手足无措的时候,她看到了微信群里留学生办公室沈嘉维老师发来的消息,“需要提前取护照的同学请把信息发给我。”
“我看到消息的时候太激动了,马上给沈老师发了微信,他知道了我的情况后,第二天就帮我前往出入境大队拿到了护照,并且亲自送到了我的房间。我后来才知道,当时签证办理的手续还没有完成,是沈老师和出入境大队沟通,加急完成了签证页的制作。”不仅仅KABULO KISIMBA DORCAS,其他30多位同学也在沈老师的帮助下顺利拿到了护照。
为了方便学生,避免发生人员聚集,沈老师选择将护照亲自送到每个人手上,饭也顾不上吃,一个宿舍一个宿舍敲门,只为让需要的学生顺利回家。“因为学校附近所有公共交通都没有了,沈老师还很及时地给我们制作了中英文版的出行指南,让我们了解如何到达机场。”“我非常感谢沈老师,现在我已经在自己的国家,但我还会关注中国的疫情,中国加油。”
据悉,沈嘉维老师从疫情一开始就投入到防控工作中,每天处理信息、翻译通告。学校生活区封闭以来,他一直留守留学生宿舍楼,为大家排忧解难。
乍得学生祖丽原打算1月26日回国,因航班取消只能滞留于学校。该生来华学习签证即将到期,留学生办公室施润老师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钱塘新区出入境管理大队,为该生开通绿色通道。由于近期公共交通暂停,学生无法自行前往出入境管理大队。施老师专程从萧山家中驱车赶到学校,亲自陪同学生到出入境办理签证延期。
学生因为签证有效期一直担惊受怕,顺利延期后终于松了一口气。“非常感谢学校和出入境部门的帮助,我已经快毕业了,没想到遇到这么严重的病毒。很感谢中国政府。我觉得在中国留学很温暖,我也相信中国一定可以战胜病毒。”

定期给学生送食材和用品
DAFIA CHABI SIMIN NAJIB是一名来自贝宁的留学生,假期他正好去了武汉大学见朋友。回校后,疫情爆发了,他就成了“重点关照对象”。“看了新闻,我当时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幸好施润老师在边上安慰我不要慌张,给我耐心解释学校的隔离措施。”该生在学校防控办的协调下进行了居家隔离。“在隔离的日子里,老师们会定期给我送食材和生活用品。每天早上10点,沈嘉维老师都会准时来问候我的身体和体温情况,建议我多休息静养,适当做一些运动,增强免疫力。”
NAJIB原本预定了回国的机票,但他的隔离期还没有结束,学生不肯配合退票,这让几位老师急坏了。“我坚持想回国是因为,对我来说,机票很贵,退票了我就没有钱重新买机票了。”面对学生的重重困境,经济管理学院留学生辅导员徐文炜老师一边耐心地和学生沟通,一边帮助学生联系航空公司、大使馆,经过3天的辗转,终于帮助学生免手续费退掉机票,让学生安心留在学校。这位学生感激地说:“如果没有老师们的陪伴和帮助,我觉得我无法在宿舍隔离这么多天。”
留学生SALEM KONGOLO MUSENGAY从年前开始就有胃不舒服的症状,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他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恰好当时留学生办公室的王玲炜老师在学校值班,“我当时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王老师问了我最近去过哪里,有什么症状,指导我怎么测量体温。”
由于学生主要症状为胃疼,没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王老师让学生在宿舍自我隔离观察,并每天询问状况。“因为没有口罩,我不能外出,王老师及时给我送来了口罩,让我可以安心去医院复查。”“王老师一直鼓励我,告诉我不要过度担心,并帮助我了解这个肺炎的症状。确定不是被感染后,我才逐渐放心。每次和她聊完,我会觉得安心很多。”在王老师的多次心理辅导下,学生精神也逐渐好转。
一句简单的防护提醒,一个需要时递出的口罩,一份及时的出行指南……浙理工留学生辅导员们用这些小小的举动温暖了这个不“普通”的冬天。像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在浙理工,不同肤色的留学生们感受着相同温暖,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同频共振,凝聚中国力量!
新闻来源网址:https://www.thehour.cn/news/343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