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渠长根教授陆续在光明网、求是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上发表四篇文章,解读、宣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
央视网: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
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结束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新指示、新要求。
认清全局、时刻牢记全局是宣传思想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前提
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具有特定的涵义。它是由治国理政、统领社会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总布局决定的,体现着一定时期内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实施、应对和完成的总体状况,是一切现实工作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也是一定时期内一切事业的服务对象和使命任务。
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是国家层面、全社会视野的站位和判断,不是一地一隅、一行一业的大局。这个全局,既是即时眼下的静态总态势总格局,也是引领未来的动态总方向总方位。
准确把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需要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宣传思想工作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紧跟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才能不虚妄、不彷徨、不走样、不畏缩,也才能因此精准服务于全局,发挥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立足新形势下的使命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想方设法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下功夫、敢作为、勇创新、开新篇。
宣传思想工作要敢于并善于服务全局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全局,是职责使然、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正是因为我们把宣传思想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才取得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只有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业,才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精气神。
有效服务全局,必须明确新时代新使命。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
有效服务全局,首先自己要强起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环境、主客体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只有做到理论功底深厚、眼界视野开阔、追踪时事适时、预判未来清晰、动手及时有力、发声振聋发聩,才能发挥出高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战斗力、说服力。因此,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积极营造正面宣传舆论强势,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从而务实提升服务全局的效能和水平,就成了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追求。
有效服务全局,要坚决把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个中心环节,在促进全体人民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紧密团结上下大功夫、苦功夫、真功夫。宣传思想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只要我们坚定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就能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从而筑同心,自信昂扬、奋发向前;只要我们"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善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文风,认真阐释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就能增进全体人民的认识提升、思想和谐与精神团结,从而爆发出强大的建设力量。
有效服务全局,要在"九个坚持"上再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了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创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局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中,它们依然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是提升服务全局水平的重要保障。
有效服务全局,必须勇敢担负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战略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必须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有效服务全局,要坚决贯彻执行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中国人民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任何怀疑党的领导、削弱党的领导、游离党的领导的言论和行动,都是不允许的,都是错误的。否则,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的定位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套话和假话。(作者单位: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基地)
新闻来源网址:http://opinion.cctv.com/2018/08/27/ARTI90LpgEur86YmPvcMi60g180827.shtml
光明网:革命文化是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年多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追求,让人们鼓起必胜的信念,而今中国共产党把国家带上了圆梦之路。民族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依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精神。
民族复兴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成为必然和现实
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倍受煎熬,山河破碎、主权零落,醒过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便成为中国人民的乱世梦寐,一代代人、一次次努力,真实演绎了屡战屡败的悲壮。开明派用禁烟御敌、洋务运动等方式,表达了地主阶级对于家国命运的关切;改良派和革命派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勇敢地探索了制度巨变引领富强的尝试,成为资产阶级的骐骥一跃;农民阶级则用三元里、义和团、太平天国、捻军等旗帜,展示了最朴素的民族情怀。可惜,芳华碎地、前功尽弃,他们都未能成功。之后,新生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在文化觉醒、社会革命的风潮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旗帜下,实现了屡败屡战的光荣转折。
28年不懈奋斗,星火燎原、翻天覆地;之后近70年建立新政权、建设新国家,再一次宣告中国共产党才是民族复兴大业最忠诚的战士、最真实的榜样,民族复兴的路上,舍我其谁。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朽原创和步入辉煌的动力系统
革命文化,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命运与前途的思考和探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在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创建和人民自由征程中的创新创造,如今已经凝练成为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财富和文化资源,过程性地记录并真实地表征着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坚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风采,涵容、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奋斗史、英雄史,蕴含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
崇高的信仰、坚定的理想、不屈的意志、忘我的奋斗、集体主义、忠诚奉献、国家观念等等,都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经典符号,淬炼、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赤胆忠心和不懈努力,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传统,彰显出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独特思想与精神风貌。
抚今追昔,孕育形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恢弘历史里,革命文化成为了革命者披荆斩棘的精神支柱,并且已经融化成创党、建军、开国的精气神儿,熔铸成共和国强健的筋骨,转化为人民幸福的长堤;嬗变升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浩荡实践中,革命文化成为了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磨砺意志、锻造品质、闯关前行的心灵密码;流淌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里,革命文化演变成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一脉相承、同向共进的身份标识。今天,在消除贫困、驱赶愚昧、赶超经济的民族复兴新长征中,革命文化正义无反顾地凝神聚气,要在国家、人民和社会的转型升级中再建奇功。
弘扬革命文化,导引民族复兴伟业的高贵品质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到西柏坡视察时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的确,继承红色基因、传播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能够生动支持认同、巩固、加强党的领导,从而培固、强健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动力和后劲。
首先,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书写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品质。民族复兴不是简单的GDP、GNP的冒尖,而是一个综合性的飞跃提升和整体型升级换代。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少可供复制的样板,一切都要靠中国人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站稳中国立场、植根中国大地,发扬创新精神、张大创造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开辟新道路、开启新航程。
值得欣喜的是,97年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已经深深地教育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都需要创新创造,而且都是在创新创造中一路过来的;民族复兴依然需要创新创造,而且中国人民已经掌握了许许多多的创新创造的秘诀。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无论是作为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领导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一直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
其次,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融汇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神韵。苦干、实干、巧干,在干中崛起,在做中圆梦,这个以行动为本色基调的奋斗,便是勤劳勇敢务实的中国民族风。民族复兴,一旦融入矢志不渝、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便会获得以奋斗著称的革命文化的滋养和激励。
在曾经的岁月里,奋斗写实了我们足迹。即使一些人沉湎于安闲、琐屑甚至慵懒,也能从容自得,那是因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罢了”。在如今的新时代,奋斗也是我们逐梦、凯旋的导航仪,人民一起在或平凡或壮烈的工作中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祖国和未来就因此更加明亮。
革命文化凝结在历史的苍穹里,更生动地渗透在生活中。现在,党史党情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红色旅游越来越受欢迎、红色文化越来越有市场,莫不透露出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原初魅力。因此,只要我们花大气力,“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实现民族复兴,就可以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朝气和干劲。
再次,革命文化将为民族复兴奠定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规格。革命文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忠诚,凝聚了中国人民深沉的爱国情怀。在28年的革命浪潮里,曾经有2000多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英勇献身。他们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大义凛然的献身精神和对人民对事业的赤诚,谱写了追求理想、匡扶正义的生命凯歌。他们,时至今日还是我们仰承和平雨露,阔步向前的灯塔和楷模。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从王尽美、方志敏到刘胡兰、董存瑞,到邱少云、刘英俊,到焦裕禄、两弹一星元勋,再到李保国、黄大年,我们的事业就是依靠像他们这样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奉献而不断铸就,他们无愧于奉献给初心和使命的形象大使。因此,奉献精神,决定了“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之前,我们曾经奉献过团圆、财产、自由,甚至生命,今天我们可能还要继续奉献平台、财富以至于性命。有了这样的勇气、肝胆和底色,我们就能够回到梦想起航的地方,朝着民族复兴的蓝图,再出发再长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
新闻来源网址:http://share.gmw.cn/theory/2018-09/10/content_31082080.htm
中国青年网: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前提下,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在工作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其中,敢于并善于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对准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首当其冲要做好七件大事。
维护并促进社会成员绝大多数尤其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此乃奠基之举,引领之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已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聚焦于坚定自信、鼓舞斗志上,聚焦于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上,务实追求并切实促进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个方面努力努力再努力: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把绝大多数全体社会成员的理想信念提升起来、巩固下来、推广开去,毕竟这是人生、事业的前提,是社会正向发展的保障;把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固化起来、深化下去、外化出去,因为这是释放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中坚;把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坚持下去、完善起来、传承开去,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这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
维护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此乃立国之本、前进之向。历史已经证明,近代以来,中国正是因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本土化,才逐步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并迎来了走向强起来的伟大时代;现实也在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我们坚毅地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处远处佳处的思想武器和精神保障;世界也在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们俯瞰当下全球,批判资本主义、摆脱发展困境、探求人类未来的精准工具。这是一个旗帜问题、方向问题,丝毫不能怀疑,一点儿也不能动摇。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要在三个方面凝神聚力、开拓进取:探索如何更加坚定地举旗走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利有力有效地引导并深化中国人民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担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任务,引导并带动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确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引导并深化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维护并促进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能力,是为建国之源、兴国之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来之不易,持之有义,守之有理。众所周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备受内外反动派的摧残蹂躏,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自由就成为百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和梦想。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与各种反动力量的较量中脱颖而出,并与最广大的中国人民一道创建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用领悟即时社会巨变、参比今夕悬殊、憧憬美好未来的大智慧大勇毅,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历史性的抉择,一次不同于国内外以往任何室内投票的“选举”,以全民参与的方式实现了对共产党的信赖拥护随同,完成了别开生面的票决。对于这个历史结论、人民选择,我们要自信满满。为此,宣传思想工作不仅要引导社会继续讲好中国共产党创造的革命文化,继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增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心信念,更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维护并不断增进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信心信念,全面落实“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最大范围内实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还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更要引导并促进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党的执政素质、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实现党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心脉相连、息息相通,确保民族复兴的伟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顺利完成。
维护并促进安定团结、和谐发展的社会局面,是为改革基础、圆梦保障。人心齐,则天下安,则事业成。古今同理,中外同道。宣传思想工作对此不仅大有可为,而且完全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要在这两个方面上解放思想、挺立潮头、开拓进取。其一,聚民心。要务实有效引导社会各界各领域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把全党全国人民士气鼓舞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朝着党中央确定的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其二,要以身作则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和社会舆论引领者。
维护并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影响力,此是强国之道、盛世本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上不多见的连续发展的文化文明之一。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于解决人类问题同样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引导社会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其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三,突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和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全球认知认同。
新闻来源网址:http://pinglun.youth.cn/ll/201809/t20180911_11724213.htm
求是网: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作出了新指示、新要求,强调“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新时代下,我们应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
第一,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首创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奋斗历程和光辉成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推动中国发展,因而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道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潮头的磅礴精神力量。从南湖红船上寻找光明的摆渡人,到烽火硝烟中挺立脊梁的主心骨,再到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航员,中国共产党始终初心如磐,以划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点燃照亮中国的燎原之火,开启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国情,设计制定了一整套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领域的制度,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制度设计上区分于西方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既遵循、坚守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规律和结论,又展示了治国理政的博大胸襟。在接下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带领人民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重塑了人民的生活,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注入了蓬勃复兴的生机活力。
第二,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奋斗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进取场景和成功经验。凭借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加巧干的优秀传统和拼搏精神,我们党从奋斗起步,更靠奋斗发展,成就了一项又一项伟业。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刻印在战争年代的烽火硝烟、建设年代的广阔天地、改革年代的风起云涌,让中华民族相继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坚守着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有效抵御了自然灾害;扛起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逐步超越了贫穷;高举着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展现了高风亮节,形成了奉献集体、尽忠国家的现代风范。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制度,又逐步打造出独立自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三,讲好中国共产党坚持奉献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拳拳心路和制胜法宝。从诞生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一直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宗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推翻剥削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而牺牲奉献。革命年代需要毁家纾难,奉献财产、家庭、自由和性命;和平年代,更多的是奉献机会、时间、荣誉、安逸、健康,也包括非常时刻的生命搏击。在新中国诞生之后的将近70年的建设中,又涌现出了无数的劳动模范、道德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从王进喜、时传祥、雷锋,到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再到李保国、廖俊波、黄大年,正是靠着像他们这样的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才不断铸就了我们的事业。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继续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讲好中国共产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故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qstheory.cn/wp/2018-09/18/c_11234451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