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4月26日电 昨天上午,吴山广场上一幅幅极具各地区特色的民居图片吸引了众人的眼光。原来,这是浙江工程学院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同学们正在进行《历史·传统·民居》———保护文化遗产的系列活动。 这些图片都是浙江工程学院的同学们利用假期,在全国各地实践考察时拍摄的。其中,有四川达县的干阑式建筑、安徽黟县高大的马头墙、拍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山西乔家大院,还有尽显南方婉约细致具有小桥流水风格的周庄、乌镇等地的建筑。 在一幅牌楼图片前站满了市民,一位学生介绍,这幅照片是摄于山西一个叫“水口”的地方,牌楼造在村头,来来往往的村民都要从这个牌楼下经过。高高的牌头被四个石柱顶起,共三层,每一层飞檐翘角,两边分别用一个龙头鱼尾的动物造型压阵。照片上还可以清楚地看到龙须,这是用钢丝做的,用以避雷。牌楼的正中刻着“胶州刺史”的字样,由于年久,再下面是一排小字,一些字已不能看得很清楚。这位学生说,他在拍摄这幅照片的时候,当地村民告诉他,以前还有比这个更大、更漂亮的,可惜现在都没有了,只留下了这一座。 同学们的照片除了展示我国南北各地的不同建筑风格外,还希望通过这些照片,把那些濒临灭绝又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过去记录下来,把展示当地风俗、人情的建筑用照片的形式保存下来,呼吁人们加强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意识。同学们说: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保护好这笔遗产,他们责无旁贷。他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表达对杭州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支持。 浙江工程学院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是在杭高校成立的第一个民间艺术组织。在昨天的活动中,他们除了展示各类建筑图片外,还举行了现场签名会,并当场进行了募捐,所得款项将全部交给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用于开展省内民族民间艺术的普查、保护工作。(周春燕 陈春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