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近完成的一项课题显示:浙江高校中6成以上心理教师为初学者,并且理论多、实践少,仅有14%的被访者接受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
课题全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为浙江理工大学樊文娟教授,他们是通过对浙江省26所高校心理教师的调查后得出上述判断的。
调查显示,高校心理咨询中大学生咨询最多的问题依次为:人际关系问题(84%)、恋爱问题(57%)、神经症(44%)、情绪问题(36%)和学习问题(36%)。
“人际关系的不适和困惑”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首要问题。樊文娟老师说,解决该问题,团体咨询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团体咨询是指,由一位咨询员对数位受咨询人进行咨询或治疗的一种方式,它主要是利用由众人形成的社会情境和团体成员的互动、互知、互信增进咨询和治疗效果。遗憾的是,在国外高校广泛开展的团体咨询在我国高校中却很少见到。调查中,对于“哪些途径开展得比较成熟、规范”这一问题,“团体咨询”被选率只有16%。调查发现,浙江高校心理教师中60%是初学者。此次接受课题组问卷的成员中,仅14%进行过心理咨询专门培训。并且,高校心理教师接受的各种培训中都有“重理论、轻实践”,“重低层次技能、轻中高层次技能”的通病。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较高层次的团体咨询没有师资力量可以开展。
樊文娟说,要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首先要提高心理教师的水平,这还需要时间,并且需要各高校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