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请来智囊团指点新城发展 开发区管委会与下沙14所高校座谈区校合作

发布时间:2006-01-05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这是开发区管委会和下沙高教园区众高校举行的第二次座谈会。在去年3月19日的首次座谈会上,开发区管委会和高校领导们经过讨论达成了包括构建产学研平台、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共同建设下沙和谐社会在内的九个方面共识,并在过去一年中有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新年伊始,开发区领导和高校领导再度聚首,共同商议深入扩大区校合作问题。

交通生活配套建设很重要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开发区正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无论是发展思路的确定还是发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和下沙众多高校的合作。同时,高校的发展、成长也和开发区的发展规划息息相关。座谈会上,高校的领导们对开发区的“十一五”规划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看法和意见。

  校长书记们普遍反映,过去的一年开发区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生活配套设施发展很快,居住氛围日渐浓郁。浙江理工大学的白同平书记说,他们学校已经有200多名教师住到了下沙,其中外籍教师就有36人。学校希望骨干教师能大部分留在下沙居住,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教学研究工作上。所以他们希望开发区“十一五”期间更加重视交通和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

知识与技术要找到结合点

  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成为本次座谈会的重要议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洪永铿高兴地说,该院搬到下沙3年时间,学生数量就翻了一番。他说,学院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配置了职业技术培训的各种设备,可以为开发区10余万产业工人提供素质培训服务,发挥教学资源更大的作用。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的洪致平书记说,该院落户下沙八年,在服务开发区建设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如学院针对开发区物流企业集聚的特点,开设了物流专业,与区内的富日物流等公司建立了人才培训等合作关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薛安克也表示,电子信息是开发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该校的软件学院可以探索和开发区IT企业建立订单式培训等模式,从而为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工业区更要注重生态保护

  除了共同关注开发区的经济发展规划外,如何谋求经济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也是开发区和高校领导们的热门议题。“下沙的生态环境并不比西溪湿地逊色。”浙江财经学院党委书记童立本赞赏地说,作为摄影爱好者的他,几年来拍摄了数百张下沙的原生态照片。随着开发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他在欣喜之余也不免有点担心。他认为,在开发区“十一五”发展中,应更加重视保护原生态资源,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为开发区创造和谐美好的自然环境。

  (通讯员 曾唯潇 虞付月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