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人民网: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八面生风

发布时间:2006-05-11 作者与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人民网杭州5月12日电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5月12日晚上,原浙江歌舞剧院歌唱家金永玲女士用那首深情高亢的《红梅赞》,拉开了歌剧《江姐》的序幕。浙江理工大学等千余名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师生满怀崇敬地欣赏了这一出展现革命先烈壮美人生的歌剧。歌剧《江姐》,是浙江金永玲艺术团的保留剧目,时至今日已连续演出近百场,深受观众喜爱。金永玲领衔的艺术团是浙江省第一家以文化名人领办、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个人艺术团,创建数年间蜚声当地文艺市场,成为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大潮中的一朵夺目的浪花。

  作为中央确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动力,先后在全省11个市和112个试点单位,稳步制定实施省、市(部门)、试点单位改革试点方案,从八个方面着力创新文化体制机制,形成国有民营百舸争流、事业产业方兴未艾的生动局面。

  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积极推进。五一节前夕,省委常委正式批准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事转企”。此前,这个集团已经将新华发行集团等下属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并对浙江人民出版社外的9家出版社、期刊中心实行整体“事转企”改革。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一批国有文化单位也相继完成转制工作。

  新闻媒体宣传经营迈向“两分开、两加强”。浙江广电集团等单位,在政策范围内趟出吸纳和控制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企业、为壮大媒体服务的新路子。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对下属所有媒体实行“一媒体一公司”,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

  文化院团改革逐步深化。通过重点扶持、转企改制、调整布局,对小百花越剧团、浙江昆剧团等有民族特色、较高专业水平的重点院团,增加财政投入,转换内部机制;对一般院团逐步转制为企业,按照市场经营模式运作,实行独立核算。杭州市将文化局所属文艺院团纳入广电集团,组建起新的文广集团。

  国有文化集团竞争力显著增强。全省10余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艺术集团,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结合的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引领市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对经批准保留的15家县市报实行兼并重组,收到良好效果。杭州市文广集团控股成立杭州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发展数字电视用户50多万户,其中,10多万户开通了交互式点播增值业务。

  文化产业发展春色满援。政府重点扶持的民营文化产业基地初露峥嵘。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迅速崛起。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和创意产业基地创建1年,已经吸纳7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全省涌现出200多家影视制作机构、485家民营剧团。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鲶鱼效应”,展现生机活力。>> 公益文化事业,特别是以农村为重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省财政近年来已经投入7500万元,用于补助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全省投入3.2亿元完成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让13030个自然村的农民群众收看到了广播电视。为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对农村的延伸辐射,去年省属专业艺术团体下乡演出966场。浙江省博物馆前年起常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接待参观人数都在百万以上。>> 全省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宏观管理体制同样在改革中加快培育、不断完善。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文化市场环境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的崭新管理体制,正日益成为浙江文化事业产业繁荣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