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理工大学欢迎小学生带着蚕茧去加工

发布时间:2006-05-24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20万只蚕茧,大约能抽10公斤生丝,织成100平方米左右的丝绸,做成衣服,那就是70余件真丝衬衫。”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傅雅琴,为正在养蚕的三年级小朋友细细算了这笔账。昨日本版刊登了《观察完以后,20万只蚕茧怎么办?》一文后,不少读者通过“在线聊吧”,帮“爱钻牛角尖”的小学生寻找答案。

在“在线聊吧”,56岁的寿先生建议“换成钱”。他说,余杭有专门收购茧子的公司,不妨把这20万只茧子收集起来后出售,所得的钱用来资助困难学生。但也有家长说,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资金,来源有很多种,而既然是为了上好养蚕的最后一课,还是应该回归到蚕丝的本身。

长江实验小学的德育主任陈钢英老师也来电说,学校里像天天这样“爱钻牛角尖”的孩子,其实并非只有一个。几位科学老师正在商量,是不是可以把茧子收集起来,送到缫丝厂。也有美术老师建议,可以模仿蛋壳画,在茧子外作画,让茧子成为一种别具风格的艺术品。

小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引起了大学的关注。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党总支书记汪澜说,“就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学校吧”。据了解,学院有个蚕丝加工实验室,从图片、样品到实物全面介绍蚕丝加工的整个流程。学院欢迎小学生们来参观,并把自己所养的蚕茧带到实验室来,一起参加蚕茧烘干、缫丝、制丝等整个过程。“完整的蚕茧才可以抽丝,如果等飞蛾破茧而出,整个茧就穿破了,不能抽丝,只能做丝绵了”,学院傅雅琴教授还主动请缨,如果有需要,可以为小学生开展一些讲座,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蚕丝的知识。

(记者张向瑜 杭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