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人民网:红梅吐芬芳 学子感荣辱——歌剧《江姐》在浙理工隆重义演

发布时间:2006-05-13 作者与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人民网杭州2006年5月13日电 (鲍洪俊 叶辉)“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随着歌剧《江姐》开篇那首耳熟能详的《红梅赞》一响起,浙江理工大学会展中心剧场的观众立刻肃静了下来。5月12日晚,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千余名师生屏声静气地欣赏这一出展现革命先烈江姐壮美人生的歌剧。灯光舞美把观众带回到了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们无不叹服于江姐舍生取义、在恶势力面前决不妥协叛变的铮铮铁骨。

  从这一天开始连续三天在浙江理工大学上演的歌剧《江姐》,是浙江金永玲艺术团的保留剧目,时至今日已连续演出近百场。剧中的江姐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金永玲扮演。

  金永玲是原浙江歌舞剧院著名歌唱家,2004年7月调入浙江理工大学工作。她师承著名声乐教授金铁林和张品素先生,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大型演出和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并多次在各种声乐比赛中获大奖。从艺20多年来,她以高亢激越的歌喉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被观众誉为“西子湖畔的百灵鸟”。她曾4次举办个人演唱会,1996年后连续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出,是个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演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后,浙江理工大学掀起了一轮学习“八荣八耻”的热潮。按照校党委的要求,学校策划了几场有关大学生荣辱观的专家报告会,各学院则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纷纷结合党支部民主生活会、团支部团员教育评议等渠道,在学生党员、团员中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以及如何用正确的荣辱观来指导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当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年先锋。而此次大型歌剧《江姐》义演正是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形式之一。

  只有灵魂被触动,艺术的价值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对学生的荣辱观教育也是如此。金永玲觉得《江姐》作为红色经典歌剧,能以其感人至深的故事震慑大学生心灵,使大学生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他们学会辨别美丑、思考人生。“这就是在浙江理工大学义演歌剧《江姐》的真正意义所在。”金永玲如是说。

  金永玲在进校两年的时间里,她深深感到高校的素质教育在当今快餐文化流行的社会里有待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和时代要求仍有差距。她说,大学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力军,她之所以选择教育工作,就是想借助高校这一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声乐等专业人才,并在大学生中做一些音乐普及教育工作,为提高全社会的民族文化素养尽绵薄之力。

  谈到为什么选择在浙江理工大学连演三场歌剧《江姐》,金永玲说这可以算是她对这所学校的一种回馈。自调入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作后,每天接触生机勃勃的莘莘学子,金永玲感觉自己的艺术生命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她热爱这份教书育人的工作,并希望通过艺术更多地与自己的学生交流。在全校师生的支持下,歌剧《江姐》义演终于隆重登场了。说到这里,金永玲显得有些激动。

  金永玲艺术团是金永玲一手创办的民营艺术团。2001年3月1日,金永玲艺术团宣告成立,这是浙江省第一家以文化名人领办、实行市场化运作的个人艺术团,为中国的文艺体制改革开辟了道路。艺术团成立之时,恰逢建党80周年,金永玲毅然个人出资百万元,投排大型歌剧《江姐》。这一歌剧推出之后,除了在全国各地演出都引起极大轰动之外,更突破性地在全国第六届“映山红”戏剧艺术节上获得了5项大奖,填补了中国民营艺术团体没有歌剧的空白,为中国民营艺术团的崛起树立了典范。

  义演结束后,金永玲还将在大学生中开展如何欣赏高雅艺术的知识类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