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 晖 通讯员 陈 萍)日前,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将于近期正式挂牌。
阻燃、耐晒、抗静电的汽车面料,抗菌、抗紫外线的棉织物,拒水拒油、抗起球和远红外保暖的羊毛织物……这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型产品的问世,其奥秘在于添加了某种纳米助剂。这些纳米助剂正是由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发的。据介绍,该实验室组建于2003年11月,主要从事新纤维材料和功能性纤维材料研究、纤维制品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以及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研究。实验室组建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陈文兴教授的丝胶蛋白质结构调控及提高生丝产、质量新技术荣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实验室承担的浙江省“十五”纳米技术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纺织品方面的全部3个项目,今年也已经顺利通过验收,用这些纳米技术开发的产品也已经走向市场。
该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今强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验收组专家对该实验室的建设和科研成果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也正在努力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力争“十一五”期间升级为国家重点实验室。据了解,我国全国性的科研实验室一共有3级,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前两类由科技部评审、投资,最后一类由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评审、教育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