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次大规模的调查显示,两成民工存在心理问题。民工心病谁来医?昨天上午,杭州下城区“民工心理咨询室”在石桥街道永丰社区成立。
今年7月中旬,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共青团下城区委对下城区部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工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民工心理咨询室”正是基于这项调查结果成立的。
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障碍、抑郁、对立情绪等。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裴学进告诉记者,这些心理不健康现象有可能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一项值得注意的调查结果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文化层次呈正比,也就是说,文化层次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化层次高的外来务工人员能更好地以理性的方式作出自我调整。
江杭燕是杭州一家花卉公司的团支书。她所在的单
位里有60%的员工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异乡打拼,承受着工作、生活上的压力,免不了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实看得出来的,有时候一些同事工作情绪差,肯定是遇到什么难题了。可有些话对熟悉的人很难启齿,这样憋着,总不是办法。”江杭燕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一定要向姐妹们宣传这个咨询室,有烦心事都来说说。
记者了解到,心理咨询室担任心理辅导师的都是浙江理工大学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
本报记者 王丽
本报通讯员 陈斌 邬枫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