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怀德:
办一家自己的网站
他的名片
姓名:杨怀德
年龄:22岁
身份: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大四学生
王晓览 陈萍 李长灿/文 吴国方/摄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还好吗?
杨怀德(以下简称“杨”):多花了很多时间在功课上,学习有了点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还不错;生活上一直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照,过得挺好的。
记:你父亲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
杨:他身体好多了,只要不复发,已经基本上痊愈了。他现在还干不了多少活,不过身体比以前已经硬朗了很多。
记:现在和父亲的关系怎么样?
杨:(腼腆地将头扭向了一边,怔了一会儿)比以前好多了,至少在一起可以沟通了。不过感情上的裂痕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消失的,我想,再多一些时间可能就可以了吧。
记:成了新闻人物有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不便?
杨:那倒没有,但我的生活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心理上,我觉得经历了这些事情后,我想得更明白、透彻了。自己也开朗乐观了很多,经历了这么多,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少。
记:将来有什么打算?
杨:我已经读大四了,进入大学时代的收官阶段,所以跟以前不太一样了。除了继续坚持写作外,我主要的时间在搞一个网站,也算是一种创业吧。
记:你想自己创业?
杨:是啊。一方面,现在毕业后竞争很激烈,想在城市里谋到一份好工作并不是非常容易;另一方面,我现在还在学校里,时间相对来说宽裕一些,我希望利用这段时间,多花点心思在这个网站上,算是做点公益事情。
记:这是个什么网站呢?
杨:这个网站叫“搜村网”(www.soucun.com),就是搜集更多那些没有被发现的村庄,吸引商家来投资开发,让更多的农村富裕起来。我不是要拿这个网站来赚钱,我希望它可以给广大农民提供信息,同时将一些有资源的村庄介绍出去,吸引投资者。
他的故事
(《父爱其实是如此刻骨铭心》,详见2006年3月27日的报道)
浙江理工大学学子杨怀德,因为对父亲的误解而造成父子间的隔阂,十几年来,他不曾叫过一声“爸爸”。今年3月,他突然得知父亲身患绝症,并决定放弃治疗,将本应用来治病的钱全部留给他付学费。
“父亲”的行为令杨怀德大恸,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忏悔,以求得“父亲”的谅解。这件事经过早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还在莘莘学子中引发热烈讨论。为实现杨怀德的愿望,他所在的浙江理工大学又发起了爱心募捐活动,为杨怀德的父亲筹到一笔医药费,并将杨怀德的父亲送进大医院继续治疗。
“经历了这些事情以后,对我的影响很大,我的生活几乎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我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受人关注,所以感觉到非常大的压力,但是,我想有压力才有动力。”——杨怀德
走出沉默
第一次见杨怀德时,他给记者留下的印象是:斯文、沉默。
这次采访,记者来到浙江理工大学时,已近中午,杨怀德正从图书馆出来,肩上背着书包,穿着依旧朴素,但很干净,看上去精神也很不错。
采访过程中,杨怀德比印象中开朗活泼了许多,话也多了起来,在谈到他正在进行的创业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他的兴奋,对于很多问题,他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成熟,作出的回答都是经过认真思考过的,而不是钻牛角尖。
新的学期里,杨怀德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也很充实,除了坚持写作,他还制作了自己的简历,参加了很多招聘会,为自己的创业四处奔波;对于社会,他始终怀着感激的心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也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
——李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