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每日商报:学生宿舍里撑起“下沙网” 三个大学生淘金网上下沙

发布时间:2007-02-02 作者与来源:每日商报  浏览次数:

□本版文/图 实习生 钟天岚 记者 金雄伟 通讯员 曾唯潇

你知道杭州区域板块的房屋租赁信息哪个网站最火爆吗?下沙网!

这个网站有关下沙地区的房屋租赁信息每日更新高达1000多条!

不过,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个设在开发区内一个高层写字楼里,有20来位专职人员维护,每天的访问量达15万人次、访问IP在3万-4万间,已成为下沙区域重要网站的“下沙网”,最初竟然是下沙高教园区的三个在校学生在宿舍里筹建起来的。

学生宿舍里白手起家

“一天一夜的火车把我带到了美丽的杭州,可到了学校,我的银行卡却取不出钱来。我不得不到处承诺才得以注册,但是要领到食堂的饭卡和寝室的钥匙,还得再交100块钱,可当时我的手中只有42块钱,只好饿着肚子在走廊上睡着了。醒来后碰到了一位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借我100元钱行吗?’你能想出我的无奈吗?办好手续,饱餐一顿后,我在宿舍里一觉睡了整整两天。”

“下沙网”的营运总监谢茂胜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他和尚贞涛一样,都来自湖北农村,都是2001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的都是市场营销专业。他们与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一样,家中有几个兄弟姐妹,上学要依靠助学贷款,而日常的生活开销则只有靠自己勤工俭学。

尚贞涛和谢茂胜自从接触了电脑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电脑和网络技术,在自学的同时选修一些有关网络技术的课程,不断地钻研,使他们在这方面提升得很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突然萌发了创办一个网站的想法,着眼于服务刚起步的下沙新城。“当时,我们在想,随着14所高校和众多企业的入驻,下沙区域的信息需求会越来越大,但这里却没有一家传统的报纸、电视台,也没有专业的网站,做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应该会很有市场。”

尚贞涛和谢茂胜用勤工俭学赚来的钱买了一台电脑,在宿舍里干起来了。在筹备下沙网的过程中,他们随后又结识了中国计量学院的娄建勇。当时,娄的团队创建了“e路丫丫校园网”,做的是网络购物的平台。大家发现双方很多理念不谋而合,很快就合二为一。娄建勇来自温州农村,就读电子信息专业,专业的学习很快使他成为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手。

这时,杭州市区一家公司看好他们这个创业团队,送来了启动资金和设备,“下沙网”的“窝”总算从学校宿舍搬进了小区公寓,规模开始逐渐扩大。

2004年3月18日,杭州·下沙网正式开网。

将“苦”吞回肚子里

开网不到半年,因国家对网站进行的一次全面清理整顿,下沙网也被牵连其中,一停就是两个月。屋漏偏遭连夜雨,投资公司也提出撤资,连服务器也一起撤走了。3个月的房租水电还拖欠着,原本六个人的团队也有人相继退出,又剩下他们三个。

“只有坚持才会有所收获。”娄建勇说得很坚决,但他也坦言,“当时也感到特别迷惘,心里想,做得那么辛苦还是这样子。我看见其他同学都在开开心心地享受大学生活,反差真的很大。”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娄建勇学会了正确调整自我心态。他说:“小时候无意间看过一些励志的口号,比如:忍别人所不能忍,做别人所不能做,成别人所不能成。后来都成了自我打气的理由。挫折不可避免,贵在坚持。”

“那段时间真的特别累。我住在老校区,每天六点就要起床,骑车去赶公司的班车,晚上回来就六点了。学校阳光网站为我留下了晚饭,吃了便投入到学校网站改版的工作中去,一做又到了12点,回到宿舍,还是想着网站的事,难以入睡。那时候,我平均一天只睡了4个小时吧。”尚贞涛说。

“在5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6台电脑,没有空调,暑假里,室内温度有40多度。”谢茂胜回忆说,最困难的时候,还有几个实习生跟着他们干,没有工资,吃饭自己掏腰包,连工作用的电脑都是自己搬去的。

免费做单“赚”信用

在下沙网停运的两个月里,不断有网友打电话来询问网站的情况,这给了他们莫大的鼓励。

“沉默了几天之后,我们一致决定:一切从头再来!经过讨论,我们对目标市场进行了重新评估和定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进行了重新分工。经过了20多天的努力,一个更合理化、更人性化的下沙网,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便是现在改版后的下沙网。接下来我们购买了300M空间,继续发展下沙网。”尚贞涛说。

才过了10多天,大量网友的访问,又给“下沙网”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带宽不够(访问的网速太慢)、空间太少(不能支持网友上传)、房租到期、水电费还拖欠、电话也停了……

“我们又一次陷入了困境。经过两天的讨论过后,决定大胆采用融资途径,在凑足了电话费之后,我们花了1个多星期做了5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电话拜访投资公司和可能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或个人。”在几次融资失败后,娄建勇毅然决定垫出家中寄来的一万元学费,先交付房租、水电。“现在,那背水一战的情景还会经常出现在脑海里。”

他们一方面继续寻找各方进行融资,另一方面开始接手一些网站开发方面的单子。一个刚起步的小网站,三个没毕业的大学生,很难让人信服。“前期接单子,最大的问题是别人不相信我们能做好。”谢茂胜在提起这个话题时不无感叹,“第一个单子是一个派出所的,当时是免费。完成网站开发后,他们赠送了一箱饮料。不过后来他们把信息技术方面的业务都给我们做了。”

信用是需要长期积累的,他们把眼光放远,即便是零回报的单子也用心去做。不久后,他们接到了第一笔有偿的单子。“是给一家婚庆公司做网站,得到了500元的收入,当时真的太兴奋了,太高兴了。”尚贞涛一脸兴奋地说,“最初商家只是说他们想做个网站,不过经费还没批好,让我们先做了看看。做好之后,他们很满意,马上就付钱了。”

之后,业务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他们的影响力逐步扩大,上门来找他们做网站的也越来越多。而此时,他们主推的“下沙网”也快速发展着,不断刷新的最高访问量吸引了众多商家、政府机关的加盟,让他们在下沙地区逐步站稳脚跟。

“打造下沙第一社会网站”

“下沙网(xiashanet.com)是一个为下沙地区提供全方位、本土化、人性化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下沙网关注下沙,从最基本的生活内容做起,网站内容范围涉及到下沙百姓生活各个层面,如分类信息,娱乐、房产家居、求职招聘、家政服务、二手交易、教育培训、商业推广等。‘用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获得最需要的信息'是我们努力的目标。‘立足下沙,服务下沙,形象下沙,发展下沙’是下沙网的发展宗旨。 ”

尚贞涛说,下沙网自2004年3月18日正式开网后,先后与月雅河派出所、下沙交警大队、管委会等下沙政府部门合作共建信息频道,与杭州铁通、浙地房产、新区医院等企业合作,相互宣传,以户外广告为主要的宣传模式,依托下沙各大高校和企业资源形成极具下沙特色的综合信息门户网站,下沙网自创办一直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日访问量达15万多,IP量3万多。

对于未来,尚贞涛更是信心满怀。他说:“下沙是一个以大学生和蓝领工人为主体,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化的新城。随着14所大学的入驻,300多家外企的加盟,30万人口的集聚,下沙的发展日新月异,现有的服务产业配套等还未能完全跟上,外界了解下沙渠道有限,加上下沙内部信息传播不够畅通,这给大家生活带来不便,而这当中就蕴藏了很大的商机。”

开发区正在实施从“建区”到“造城”的战略转型,未来几年将发展成为一个7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它90%的人口在35岁以下,电脑的拥有率超过了传统的媒体——电视和广播,“在我们看来,网络将很可能会成为下沙的一个主流的媒体。下沙无限的商机,更加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谢茂胜说,为了更好地运作,他们最近从下沙各大高校招聘兼职人员,学生们非常踊跃,已收到简历100多份。“我们在每所学校选定了两至三个人作为驻校代表,作为我们的工作人员。”大家齐心协力,打造这个未来的网站金品牌。

“要创业,就要有这样的信念,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尚贞涛坚定地说。

◆数字

  现在的下沙网每天访问量可达15万次,访问IP在3万~4万个,学生招聘信息每日更新60~80条,二手商品信息每日更新600多条,下沙地区房屋出租信息每日更新则可达1000多条。

◆大事记

2003年8月1日  注册下沙网域名

2004年3月18日  杭州·下沙网开网

2005年8月  注册公司(杭州易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万)

2006年3月 下沙网广告经营许可证(经营性ICP证)审批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