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史洁)昨天,林启后裔一行8人从美国飞到杭州,踏上寻根之旅。林启最小的四子名叫林桐实,他带着孙子林衍茂和孙女林衍庆、林衍佑及其小辈,寻访了曾祖父林启曾一手创办的求是书院。当他们来到先祖林启墓地纪念碑前,激动得热泪盈眶,喃喃地说:“终于见到曾祖父了!寻到了我们家族的根!”
1985年,1995年,1997年,1999年……林启后裔多次来到杭州,想找到林启的棺木,问了很多人,没人知道在哪里。人生地不熟,他们只能失望地离开。
今年4月,他们辗转从远房亲戚那里听到消息,说有位老杭州丁云川找到了林启的墓地,还写了文章发表在《杭州日报》上。通过网络,他们搜索到了丁云川写的《寻找林启后裔认故乡》的文章,非常感动,决定5月来杭州寻根。
丁云川说:“我在1964年的一份西湖风景区的工作通报中,找到了线索,上面写着原在孤山的林启等人墓地迁往龙井吉庆山马坡岭。幸运的是,2005年12月,由于市政府的重视,鸡笼山马坡岭竖起了西湖文化名人苏曼殊、林启、惠兴、徐自华、林寒碧徐蕴华夫妇的墓地纪念碑,也算对这些有功的人有个交代。”
去年8月底,林启后裔方蕙的表妹钱美云,从《杭州日报》上得悉浙江历史学会、杭州历史学会要为林启写有关墓地的文章,很高兴。她找到丁云川,急着要看到林启墓地的纪念碑。
纪念碑前,她鞠了三个躬,口里还念念有词:“太外公,我们终于见到您了,我们还要告知所有的亲人都来看您。”10月,林启的外曾孙女方蕙专门从美国来祭扫林启的墓地。
听到消息后,生活在美国的林衍茂、林衍庆、林衍佑三兄妹也决定,来看看曾祖父。最年长的林衍茂今年已经72岁,在美国著名的马里兰大学教数学。我们发现,林启的后裔都是做学问或搞艺术的,没有一个经商。据了解,林启的后裔现在遍及美国、荷兰、西安、上海等地。
链接:
林启(1839年—1900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人。清同治三年举人(1864年),光绪二年进士。曾参与过维新变法,以直言触怒西太后,外放浙江衢州府知府,1895年调任杭州知府。守杭5年。
任内,他兴办了求是书院(浙江大学的前身)、养正书塾(杭州第一中学的前身)和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林启对浙江文教事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他卒于杭州任所,亲人曾想将他葬回福建,被杭州老百姓极力挽留,初葬于孤山,后移至鸡笼山马坡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