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暑期大学生把目光投向民间艺术

发布时间:2007-07-21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通讯员黄晓燕 记者艾丹青

帮玻璃银光刻寻找传人

如果不是社会实践,恐怕同学们不会知道还有这么精妙绝伦的一种艺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学生实践团队在温州龙湾对曾经盛行一时的“玻璃银光刻”进行了走访和调查。

“玻璃银光刻”让人叫绝的地方在于,从正面看效果,从反面下工夫。玻璃要先上蜡,然后将玻璃和打好的底稿重叠,用刻刀通过玻璃上显现
的纹路进行雕刻,刻好基本线条后,再将特殊药水倒入玻璃中的线条缝隙进行腐蚀,还要镀银、上色。

通过调查大学生发现,这一精湛的工艺技术正面临失传的境地。当地有一位工艺美术师,现年67岁的温州老人项有礼。项老在现场亲自表演了绝活。作为浙江目前屈指可数能做“玻璃银光刻”的人,项老算是这一行当的权威人物,可他却要面临后继无人的无奈。

前一天,实践队成员在对当地村民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村民对“玻璃银光刻”基本不了解。实践队大学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唤起社会重视,联合社会力量寻找有识之士将之传承发扬光大。

与麦秆贴画的亲密接触

浦江麦秆贴画是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难以想象,这些绝美、高贵、精致的艺术品出自极其简陋的地方:车间几乎没设备,几张大桌子拼起来就是操作台,五六个人紧张劳作。

麦秆贴画是纯手工,工序复杂,耗时久,制作一幅画人力成本很高,因而价格对于本地市场来说偏高。麦秆贴画是浦江特色,当地人都不为奇,无法激发购买欲望,销量也一般。目前在做的是为全省中小学劳技、美术、科学等课程制作配套材料。

得知北京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麦秆贴画民间艺术家蒋云花女士特地制作了一些奥运福娃图案的贴画,希望能在奥运会时把这一技艺推广出去。当她拿着这些作品去有关单位申请时,却被拦在了门外,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

了解到的情况让同学们感到保护浦江麦秆贴画的迫切性。浙江理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实践分队的同学觉得,大学生更应该有保护和宣传意识,他们将在返校后继续关注,通过更多宣传推广做好力所能及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