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人民日报:鲁迅文学奖:关注新生活 讴歌新时代 陈建功就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答记者问

发布时间:2007-10-26 作者与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日前揭晓,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等7个奖项共有32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获此殊荣。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负责本次评奖工作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功。

记者:这次获奖作品有哪些亮点?

陈建功:总体上看,这些作品主旋律突出,关注新生活,讴歌新时代,体现了3年来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风貌。 比如党益民的报告文学《用胸膛行走西藏》,为了讴歌青藏线上埋葬的数千个筑路和护路英雄的英灵,他36次穿越西藏,为此才有了这部感人的作品。而朱晓军写的《天使在作战》,充分体现了报告文学的战斗性,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敢于秉笔直书,是很有震撼力的作品。王树增的纪实文学《长征》和黄亚洲的诗歌集《长征行吟》,作品或叙事宏大、波澜壮阔,或直抒胸臆、微妙精细,都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鼓舞和历史的思考。

这些作品,表现了变革时代社会精神生活和人民情感世界的嬗变,展示了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时代风貌。范小青的《城乡简史》以精巧构思,凸现了当代城乡变革中人性的复杂性;潘向黎的《白水青菜》,则以精巧的笔致,书写了当代人道德选择上的反思与抉择;李浩的《将军的部队》,写了不可忘怀的历史和人生的回望;蒋韵的中篇《心爱的树》写的是经历风雨的爱情;田禾的诗集《喊故乡》,是在现代文明进程中爆发的热烈而深沉的乡村谣曲……请原谅我只能在自己的阅读视野中列举这些作品。应该说,作家们用多彩的笔触,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历程,成绩是显著的。

这些作品,展示了3年来作家和文学工作者致力于艺术探索和创新的努力。这次的获奖作品,在风格的多样,艺术表现的特色方面是突出的。短篇小说《吉祥如意》的作者郭文斌,是宁夏青年作家群的一员。上一次鲁迅奖,宁夏的石舒清以《清水里的刀子》引人注目,因此获奖。这次郭文斌身手不凡,评委会认为,郭文斌以“优美隽永的笔调描述乡村的优美隽永,净化着我们日益浮躁不安的心灵”。诗人林雪以诗集《大地葵花》呈现了她的诗风变革。而韩少功的散文集《山南水北》呈现了他沉潜生活多年的思考与感悟,南帆的《辛亥年的枪声》则把审美情感与智性审视相融会,拓展了中国散文的审美空间。

记者:这次评奖在程序上有哪些变化?

陈建功:鲁迅文学奖始创于1997年,3年一评,本届(第四届)评选的是2004-2006年间的作品。本届评奖分征集推荐作品、筛选审读、终评3个阶段,为避免遗珠之憾,筛选小组推荐来的20-22篇(部)之外,经由3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获得评奖委员会半数以上委员同意,可在审读小组推荐的篇目外,增添备选篇目。为此,首先进行的是进入终评的增补程序。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理论评论等奖项,都有1-2篇(部)作品增补进来。按照评奖要求,获奖作品都要获得2/3以上评委的赞同票。有两个奖项未能评满,也就是说,散文杂文只有4部、翻译奖只有3部作品获得2/3以上票数。由此也可看到这次评奖的严肃性。

记者:这次评奖工作有哪些特点?

陈建功:鲁迅文学奖的评奖,文学界关注,甚至全社会关心。我们的评奖结果,在文学界带有倡导作用。因此,无论是筛选工作还是终评工作,我们都要求评出导向、评出水准、评出公平公正的好风气。

《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从鲁迅文学奖设立以来,不断吸取评奖的经验教训,经过了多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使评奖条例有所完善。比如我们逐步规定评委会人员构成中,每一届评委必须更新1/2以上,其中京外评委占评委总数的1/3以上。这次的修订本,又规定了评委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规定了增补进入终评篇目的办法(要有3名以上评委联名提议,获得半数以上评委同意方可增补),还就以结集参评作品的年限做出了具体的规定(以结集参评的作品,应在评奖年度内出版且出版年月前三年内的作品应占全书字数的2/3以上,方有参评资格)。这一届评奖,特别强调遵循《评奖条例(修订本)》。

严肃评奖纪律,完善评奖制度,使我们的评奖评得干净、公平,是本届评奖工作的核心话题之一。我们实行了《评奖条例(修订本)》规定的“评委名单公开、评委会评语公开制度”。我们还执行了回避制度。《评奖条例(修订本)》第7款第3条规定:有作品参评的评委会成员,或系参评作品的责任编辑、参评作者的亲属、参评作品推荐单位的负责人等一切有可能影响评奖公正的人员,必须回避。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发现已经确定的评委会名单中,有7位评委所在的出版社、杂志社有作品入围,于是做了紧急的调整,把他们调离该评委会。同时,原定的评奖办公室主任蒋巍因有和徐华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丛飞震撼》参评,主动要求辞去了评奖办公室主任一职,原评奖办公室副主任彭学明发现自己用笔名秦春发表的报告文学《两地书,母子情》初评入围后,也主动把作品撤回,退出评选。

评奖办公室还以对评奖负责、对作家负责的态度,及时处理各方面反映上来的问题。在初评期间,评奖办公室收到署名信件,反映某位作家的问题,要求取消其参评资格,也收到两封信函反映某部作品有采用不当手段参评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立刻跟被反映人的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得到他们的明确答复,澄清了相关问题。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感言(节选)

获奖感言:当获悉自己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的那一刻,我心里涌动着无限的感奋。这是意外的殊荣。真正的报告文学是来自时代前沿的、具有忧患意识和批判性的。报告文学是知识分子的写作方式,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不论什么时候知识分子都不能丧失良知和操守。这一奖项是授予作品的。作品是作家创作的履痕和历程的标记,而作家还要继续寻找新的目标,在写作中艰难地跋涉下去……

朱晓军,报告文学奖获得者。1955年生于沈阳,1978年考入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机械专业,现任教于浙江理工大学。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出版有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在北大荒的知青》等5部,曾荣获北京文学奖、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大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