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理工

当前位置: 新闻网首页 >> 媒体理工 >> 正文

杭州日报:杭州文学的表情——繁华在灯火阑珊处

发布时间:2007-11-05 作者与来源:杭州日报  浏览次数:

由浙江文学院、杭州市作协等机构牵头举办的长篇小说《伏地》研讨会,近日在杭州举行。本书为作者其恕个人作品“研究生三部曲”的第一部,同时也隶属于“21世纪江南作家文库”(第三辑)。

记者了解到,长篇小说《伏地》在历时三年的出版过程中,遇到了当下某些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出版困境。最后,由杭州市作协尝试将其列入自筹经费的“21世纪江南作家文库”,该书才得以正式出版。而从《伏地》面市后的读者反响来看,杭州市作协方面欣慰地表示:这显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无独有偶。更加振奋人心的消息近日传来:另一位与《伏地》作者其恕一样,长期潜伏在媒体光圈之外默默耕耘的作家朱晓军,其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近日以全票的通过率,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票数位列五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之首。朱晓军是浙江理工大学的教授,同时也是杭州市作协的会员。朱晓军说,在他的履历表上,“杭州市作协”是他唯一加入的作协机构。

杭州市作协秘书长夏烈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的关怀和指导下,近两年来,杭州市作协致力于发现并扶持新人新作。”他们的名字或许你并不熟知,但就在某一天,他们的作品突然绚丽地飞进了你的视野,吸引了你的视线。

杭州文学,繁华在灯火阑珊处。

[杭州文学表情之一]

关键词:发现

代表人物:朱晓军

“发现”是杭州市文联下属纯文学杂志《西湖》的创刊词。而本届鲁迅文学奖得主朱晓军,便是杭州市作协“发现”的成果。

几年前,朱晓军来到杭州,进入浙江理工大学任教。当时的他,业余时间勤奋写作,获过不少文学奖项。来到杭州后,他一个小小的遗憾便是“暂时没找到组织”。“朱晓军刚刚来杭州工作的时候,各方面的原因,没有能够及时和作协联系上”,记者了解到,后来,经过杭州市作协熟人的牵线,朱晓军2006年加入了杭州市作协。杭州市作协也成为了朱晓军至今唯一加入的作协机构。

“朱晓军的获奖,是杭州市作协会员第一次获鲁迅文学奖,这个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几日前,当朱晓军的长篇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的喜讯传来,整个杭州文学界为之振奋(当日,本报记者接到了数位文学界前辈的电话,要求在《杭州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

[杭州文学表情之二]

关键词:新锐

代表人物:其恕

四个月前,一场有关文学“新锐”的“发掘”工作,在西湖边悄悄展开。由杭州市文联主办、《西湖》杂志社承办的“首届西湖·中国新锐文学奖”大赛面向全国征稿,只要你年龄在35周岁以内,过去一年内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过小说作品,都有资格参赛,大赛经过两个多月的评比最终落下帷幕。2007年9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新锐”们汇聚西子湖畔,参加了一场盛大的颁奖典礼,并就“杭州·年轻·文学”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在那次颁奖现场,杭州市文联主席陈一辉欣喜地表示:杭州文学生机勃勃,西湖愿和“新锐”一起成长。

西湖陪伴“新锐”一起成长。不久前,长篇小说《伏地》的出版是对这句话的一个有力诠释。三年前,其恕完成了长篇小说《伏地》,但是,在寻找出版方的过程中,其恕遇到了一些小波折。“当代文学作品,又非名家之作,出版方一般都会慎重考虑是否接手,毕竟最终图书是要走向市场的。”夏烈告诉记者,最后,经过一番“旅行”,这部小说的书稿到了杭州市作协的手里。“我们认真读完之后,觉得这个作品挺不错的,好作品就应该让它面市。”最后,杭州市作协尝试将其列入自筹经费的“21世纪江南作家文库”系列,该书正式出版。

近日,在由浙江文学院、杭州市作协、湖州市作协等机构牵头举办的“《伏地》作品研讨会”上,有关作协方面的专家表示,“这显然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记者 张藜藜)